老喻:复利,在生命中为自己种上的几棵果树
七段“复利”之10条:《在生命中为自己种上几棵果树》
1、“复利”看起来是个不难讲的话题,因为“复利”本身有数字上的戏剧化。最有名的是“24美元买下曼哈顿”的故事。1626年,荷属总督花了大约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到2000年,曼哈顿岛的价值已达约2.5万亿美元。看起来印第安人吃了大亏,但其实如果当时的印第安人拿着这24美元去投资,按照11%(美国近70年股市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投资收益计算,到2000年,这24美元将变成238万亿美元。
2、然而,在我看来,用这类故事来解释什么是复利,其实对《人生算法》用户来说,只是传递了一个“知识”,而非一个有“张力结构”的认知。
3、什么叫有张力结构的认知呢?以这节课为例,就是:第一层(复利很厉害。)-第二层(复利的本质是什么呢?)-第三层(原来复利很不容易)-第四层(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复利呢?)从what,到why,再到how,不断深挖,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否则就只是收集了一个概念而已。
4、一劳永逸的复利增长,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即使过去30年我们身处一个超级大牛市之中,也很少有人长时间抓住一头大牛,除了被动地拥有一套涨了不少的房产(要是能随便卖可能你早卖掉变现了),谁曾经10年20年地持有一只10倍乃至100倍的茅台或腾讯股票?
5、在这堂课里,我采用了一个逆向思维:复利很难实现,是因为雪球会停下来。那么我们倒过来想,怎么样才能让复利不停下来呢?答案:“在局部形成垄断”。
6、什么叫垄断?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不动产。一个房子盖在一块土地上,从空间的唯一性来说,这个房子就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垄断。当然,垄断也是相对的,如果附近类似地段上,又有很多供过于求的房子,或者这个城市的产业出现了大规模衰败,这种垄断就没有意义了。
7、数字时代,空间被重新定义了。钢筋混泥土的万达广场,变成了手机屏幕上的天猫。地段的垄断,被流量的垄断所取代。一切变得更加摧枯拉朽,一切又似乎更加不可捉摸。“垄断”与“永恒”一样,变成了一个动态的名词。
8、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自己垄断的那些东西。你对家人亲情的垄断是无法被替换的,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的一生是任何人都无法被人偷走的。从这个有点儿抒情的基点往上推理,一个人的“垄断”,必须从自我出发,是自我的延展。
9、复利是一个基于时间的概念。这节课提及了两个关于时间的关键概念:延迟满足,时间贴现。为什么有些人厉害?有些人平庸?因为“时间贴现”的人,在补贴“延迟满足”的人。
10、你必须在生命中种上几棵果树。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财富上的。财富上是指:哪怕你在睡觉,这棵树也在生长,也在帮你赚钱;精神上是指:你富足的心灵能变成一坛时间的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