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产生好的创意(2):迭代
当你的Todo-list上积累了足够多的主题,接下来怎么办?一篇篇从头开始写吗?NO!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是写了一个标题,却又不知道如何往下走。一颗种子是不会在一夜之间长成一株大树的。当你有很多种子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种子都放在那,浇水、施肥,看看当中哪些长势最旺,给它们更多关照。之后会很自然地产生优胜劣汰:有些种子始终不会发芽,有些长到一定高度就停滞了,同时一定会有另外一部分好苗子最终成长为一株大树。
在好莱坞,像福克斯这样的公司在任一时刻都会有100~150个电影项目在开发中。一个完整项目都会经历从Idea到梗概,到剧本,到分镜等一系列开发流程。但这些在开发的剧本并不会全部都走完流程。一定会有些项目始终停留在Idea状态无法开发,还会有些在开发过程中夭折了,甚至有些做着做着就被彻底推翻重头来过。每年只有二三十部项目最终被拍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写文章也是如此。就像毛姆回忆自己是这样写小说的:
我总是把要写的东西放在肚子里酝酿很长一段时间,方才落诸笔墨;我在南洋一带构思的一些短篇小说,先只要随便记下一点,直到四年之后,方才写第一篇。
从一个标题到一篇文章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输入的工作做得足够好,我们就能源源不断地积累「待写作」的话题。这里面,会有些一开始让人感觉很兴奋,但晾几天之后其实发现也没什么好写的。也会有一些一开始只是一句话,但一旦记下来,便得到灵感的滋养并开始「生长」。从一句话长成几句话,从几句话长成几段话,从几段话长成几个模块,最终从几个模块很自然就长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灵感转化漏斗不仅是写作,各种创意的生长过程,都像是一个转化漏斗,也许每10个想法最终只有一两个可以生长成一个最终产品(一篇文章)。因此,要追求伟大的创意,必定首先要扩大转化漏斗的开口口径。就像打德州扑克,新手往往频频下注。等到输牌的经验多了一些,才知道什么样的牌可以下注,什么样的牌不值得出手。伟大的创意也是如此,伟大需要积累,更需要时间。Paul Graham说:
给自己点时间...如果 Bill Gates 和 Paul Allen 把自己找到创业 idea 的期限限制在一个月以内,那在 Altair 出现的一个月前,他们又会选择什么 idea 呢?很有可能他们最后会做了一个不那么有前景的 idea。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线程展开的,你不能等到第一篇文章写完了才开始迭代第二篇。师北宸说,他的脑中一般同时存着几篇待写的文章。由于脑中存了这些念想,在看书、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就很容易有意识地搜集相关的信息。往往这几个想法竞相发展,有些想法还能后生而先熟。
如果说生产创意有什么方法论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切勿爱上自己最开始的想法。由于「认知吝啬鬼」效应的存在,人往往都倾向于去认可一开始在脑海中冒出的那个想法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创意的成功,都是因为枪毙了大量中间作品。所有不经反复迭代,追求创意一次成型的都是刷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