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几道?
2018-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玉翡斋
《玉作图》
清光绪十七年李澄渊所作的《玉作图》将古代玉器制作分为十二道程序:
(1)以石攻玉:
利用硬度高于七度的矿物,研捣为砂粒状,制成解玉砂。
(2)开玉:
开玉,即去除围岩、切割玉料的工序。
(3)扎碢【tuó】:
扎碢是利用碢具(圆形薄盘状的砣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粗具雏形。
(4)冲碢:
利用宽缘的碢具冲去玉料的直边棱角。
(5)磨碢:
利用碢具初步打磨玉器,使器表光滑利于纹饰的处理。
(6)搯膛:
搯膛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用来制作鼻烟壶和玉瓶等器物。
(7)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型的轧碢,又称钉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纹。
(8)打钻:
这是镂空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在玉器上钻出圆洞,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
(9)透花: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
(10)打眼:
打眼类似打钻,用桯钻和管钻工具进行。
(11)清底上光:
木碢、皮碢是玉器制作最后的工序,此工序所使用的碢具,是采用质地
致密、强韧的木料、皮料、干葫芦等,配合极细的解玉砂进行打磨和
抛光。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玉翡斋—了解更多关于古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