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九上第二单元整体设计

2022-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青春芳草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议论性文章和传统教学意义上的典型议论文并不相同,这种提法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概念的扩展,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还包括说理散文,以及阐述看法、观点的书信和演讲词等各种类型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共同点是有观点,讲道理。事实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表述:“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此类文章。如;观点,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即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提出的见解或主张。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态度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材料,在议论文中就是“论据”,即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观点的依据。论点需要论据来证明,论据为论点服务,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没有典型的材料,无法说明观点;材料太多,会淹没观点。因此在分析议论性文章时要注意体会典型材料和鲜明的观点二者之间的关系。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不全面、不充分,论点就缺乏说服力。在掌握丰富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说服力量的论据,总之,论据是论点服务的。

这类文章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明晰此类文章的相关知识,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其次以精讲文章为范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议论性文章的阅读要点,进而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同时还要结合生活实际,细致观察,深入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习目标

学习迁移

1.深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2.能够围绕要表达的观点进行材料的筛选、组织,并清晰地表达

理解意义

掌握议论性文章围绕一个观点选取材料进行论证的特点

掌握知能

知识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

技能:1.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学思路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议论性文章,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学习找寻论点、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感受阐述观点时论述的严密性。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作者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虽然形式不同,论述方式也不一致,但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表现了思辨的艺术。建议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置核心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师适时提供工具辅助学生学习,精准地调整学习方向。

议论性文章的内容本身和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语言风格也与学生之前学习的记叙文有很大不同。所以建议首先设计一个“假如你被年级推荐为代表在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发表国旗下的演讲,请深入观察和反思日常的学习生活,自选角度,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议论性文章的知识,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之具有说服力”的核心任务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围绕核心任务设计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令人信服”。

其次引导学生围绕单元核心任务,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第一阶段: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理解议论性文章的文体知识。第二阶段:以“精讲”和“略讲”两种课型讲解课文内容,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实现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帮助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增强阅读能力。本单元借助精讲《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两篇文章,初步了解找寻观点和展开阐述的方法,知道论证方法的种类,能够辨识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第三阶段:学以致用,初步尝试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第四阶段:观察生活,搜集辩题,开展辩论赛。

1.学习现状

在此之前,学生只是接触过议论性文章,“议论性文章”的提法以及相关知识以单元学习重点的形式出现还是第一次。对此,学生既好奇又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清晰而准确地把握议论性文章所阐述的观点以及作者阐述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社会、人生等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理性表达,提高理性思辨的能力。

2.需求分析

作为初中最高年级的九年级学生,既具有不同于七年级、八年级学生的“成熟度”,开始关注、思考现实生活,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深入思考”;又因年龄、认识、阅历等方面的局限,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理解、思考、分析能力不足,难免会出现一些“独具特色”的想法。因此,在文本阅读中、在演讲辩论中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既能让学生的论辩思维得到保护和施展,又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修身正己,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学习资源

文本资源《谈骨气》(吴晗)、《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谈读书》(培根)、《读书声与强国路》(陈晨)、《剪纸与安徒生》(冯骥才)《中学生思辨读本》丛书

其他资源: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

评估证据

1.核心任务

假如你被年级推荐为代表在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发表国旗下的演讲,请深入观察和反思日常的学习生活,自选角度,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议论性文章的知识,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之具有说服力。

2.其他评估证据:

(1)对学习过程中议论性文章的写作练习,适时点评,对优秀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2)在终结性评价中设计相关题型,对文本学习和活动学习进行正式评估。

(3)对年级辩论赛的优秀辩手和精彩瞬间以海报形式进行表彰。

 单元设计

 一、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源,比如观点、材料、论证方法等相关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并尝试画出议论性文章文体知识思维导图

小工具:议论性文章的三要素:观点、材料、论证。

观点:观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它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换言之:把作者通过文章最想告诉读者的内容,浓缩为一句话,就是观点。在形式上通常是完整的句子。)

材料:材料也叫论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的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证: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二、默读文章,运用圈点评注法,边读边在文章中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小工具:

1.看语言表述形式

表述观点的句子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疑问句一般不能充当观点,比喻句一般也不充当观点。

2.看位置

明确观点在文中常出现的位置情况。在文章开头、结尾提出观点的情形居多,也有在行文中提出的,还有没有明确的句子表明观点,需要自己归纳的。

3.看标题

从标题中如果能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或主张,那么标题即观点。如果标题只是作者想探讨的话题,那么标题就是论题,要到文章中去找作者围绕这个论题持何种态度或主张的相关语句。

4.看提示性词语

可关注提示性词,如“可见”“我认为”“综上所述”等。

三、细读文本,寻找文章中证明观点的材料

小工具:材料类型的丰富性:一是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二是道理论据,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

材料的多角度:为了证明观点,论据要选取古今中外不同领域或正反对比等多种角度的典型事例或道理。

四、分析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小工具A:常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使论证严密,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名言、警句)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深入、更严密,更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鲜明突出地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严密,具有说服力。

小工具B:观点与材料间的关系

1.先明确材料是为了证明观点服务的,默读观点,并勾画观点中的关键词。

2.分析材料,勾画提炼材料中的要点。

3.分析材料中的要点,找出材料的要点与观点中关键词的联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利用材料的具体内容来证明观点的。

五、学以致用,初步尝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供写作题目,学生围绕观点列提纲。论证时可以列举实例,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对照量规进行修改完善。(议论性文字评价量规)

议论性文字评价量规

六、观察生活,搜集辩题,开展辩论赛

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争议点,搜集整理形成辩题,开展辩论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