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尚在困境里挣扎,高手早已将目光投向远方
01 斯蒂芬柯维提出过一个著名理论:影响圈和关注圈。
关注圈就是人们每天会在意,会把注意力投注到上面的事情;
影响圈是人们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别人别的事产生影响和改变的范围。
比如一项工作没做好,被领导批评了,你会怎么做呢?
可能你会去思考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下次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这就是在做影响圈的事。
反过来,如果你去抱怨或者骂领导傻逼,于事无补,这样的行为就只看到了你的关注圈。
人,应该更多的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影响圈,而不是在关注圈浪费时间。
02 普通人和高手的关注点不同
普通人看自己能干什么,关注自己容易操作的事情上,很多也许是细枝末节的小事;
高手看事情,什么是对一件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节点,这是他们的关注对象。
比如公司开会两个议题,第一是讨论下半年经营目标,另一个议题是讨论办公区搬迁改造。
显然,前者比后者重要得多。但结果是,下班年经营目标用了不到30分钟,而办公区搬迁改造的讨论却进行了1个多小时。
政治学者帕金森,在1957年曾经提出一条很有意思的定律,叫做“帕金森鸡毛蒜皮定律”(Parkinson’s law of triviality)。
他说:“大多数人,考虑一件事情的时间和事情的重要性成反比。”
因为大多数人倾向于在自己知道的领域侃侃而谈,却不愿意去思考自己不懂不了解的重要领域。
03 普通人喜守成,高手爱思变
以前在非洲的时候,工作之余跟同事们玩纸牌。
我打的不好,不会算牌,只能根据自己拿到的牌进行排列组合,安排出牌的顺序,并祈祷其他人按我的排列方式给我“喂牌”。
结果可想而知,我打的很差。每次我的牌都被我拿到了最后,因为我找不到按我的规划来送牌的人。
玩的好的同事给我支招,我发现,不仅他能记住出过的牌,最重要的,他根据别人出的牌,随时调整自己的出牌策略,随时进行不同的组合出牌。
高手都是在动态里调整,普通人守着存量思维,面对变动掩耳盗铃,期待用不变的旧方法解决新出现的麻烦。
高手目光长远,不被眼前小利所吸引。
如果路线有偏差,果断跳出去,不沉迷,不纠缠,容易跳出存量思维的陷阱。
04 普通人大多是盲目勤奋,高手靠敏锐的洞察迅速切换跑道
在互联网圈里,曾经有段时间非常推崇《三体》,里面提到了一个概念: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简单来说就是“高纬度生物”对“低纬度生物”的一种毁灭式打击,就像《三体》中四维生物对人类这种三维生物的攻击,人类这种三维生物对蚂蚁这种二维生物的攻击,攻击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直接团灭。
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是跨界打击,你的竞争对手很可能不是同行。
比如诺基亚被苹果打败,小米从消费者建立生态圈,美团借助携程边界外的客户群占领市场大部分份额等等。
降维打击不仅仅是你的生存之道,也是你需要警惕的被碾压的领域。企业关注转型,个人寻求突围。跃迁,都是从一个较低的层级或者领域,向更高的层级迈进。
不仅仅要勤奋,也要在触碰到天花板之前有所警醒,不是在企业行业已经面露疲势的时候依然守着一亩三分地安然自得。
05 普通人多短视,高手更懂得守住一时贫困,放长线钓大鱼
普通人更在乎的是一时的得失成败。
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
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雍正、乾隆两朝名臣)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俗语说:“宰相家人七品官”,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宰相肚里能撑船”,高手博的不是一时之短长。
别只顾眼前,而放弃未来。
普通人总是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困境中死死挣扎而不寻求变通;
高手则始终保持开放,不沉迷,不纠缠,不恋战,早已准备未来之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