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之影评《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高尔察克的安娜
timg (3).jpg
俄罗斯的美人中,安娜一定是最动人心脾的。一个属于托尔斯泰,一个属于高尔察克。
西伯利亚的白色冰原上,有黑与红的两种激情。黑土与红唇,死亡和爱情。茫茫冰原上,俄罗斯的马车扬起黑色的尘土,汗湿的肌肉与深情的双眸。红唇与坚毅的眼神遥望着黑色土地,转眼被冰雪覆盖,不死的魂魄,悠扬深远。仰望那些星空里的灵魂,心中有泪与力量纠缠不清。要怎么诠释这个民族呢?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诗篇,低沉与深情都无法摆脱。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一个无比坚毅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激荡。早期对他的理解是片面的,我记得那些传统的英雄形象与截然相反的软弱,总不那么和谐,可又是那样的打动我心。记得看过一部俄国老片,说一个退伍兵与部队的初恋女人相逢。他已有家室,两个女人过得都很艰难,他几乎疯了,不想伤害,可又想帮助初恋爱人。他的妻子知道后对他说:你去吧。如今,当我明白宽恕时,想起那个可怜女人的后面一句话:“可我该怎么办?”是啊,你去了,我该怎么办?
高尔察克的称谓是:无畏上将。无畏有两种,匪徒和英雄,俄国人兼而有之;在鲜血爱情里完美的交融,让人叹为观止。高尔察克在海军时,与德国的一次大战,在海上,周围血肉横飞。他一袭白军服,没有脂粉气,鼻梁坚挺。旁边的士兵在呻吟,他没有扶起他们大呼:“卫生员”。穿过摇晃的甲板,走上炮塔,挪开残肢,唤醒昏迷的水兵:“能装填吗?我来瞄准”。女人当嫁此类。敌舰受伤追来,高尔察克无路可退,引敌舰入雷区。炮弹飞舞,从容地避开自己布下的水雷,在同船官兵齐声祈祷中,敌舰触雷爆裂。无畏却不好大喜功,也没有假装不知死为何物。面对冲进来的叛变水兵,一声低吼:“滚出去”!真男人大概就是这样吧。
遇见安娜时,宿命中的必然。英雄总会遇见佳人,象恒星与卫星。安娜很美,安静的美。没有浮华虚假的闪烁激情,也没有故作高傲的刻意冷淡。两双眼睛的相互吸引,含蓄持久,成年的感情之美。从那以后,他们只是散步,聊天。但双方的配偶都知道,他们终于遇见了。四个人,两个婚姻。在一致的不安里,美妙与煎熬交织在一起。周围人也知道,在那个时代,这也算得上一种体面的乐趣。可我不会侮辱我的眼睛,伟大与平凡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盒子里的。每个时代的爱情都有那个时代的印记,高尔察克与安娜,是无畏与追随。为了自由的权利,为了自己的权利。死还能伤害谁呢?
辽阔的俄罗斯冰原,树木寥落,苍茫一片。一列火车疾驶之上,载着着理想与爱情飞奔。不在乎,终点在哪里。十月革命为沙皇的军官,太太们展开死亡与没落之旅,哪个时代又不是如此呢?当动荡中的高尔察克与安娜再次相逢时,未来不知在哪,命运要找应有的归宿。那些路过他们身旁起义水兵,嘲笑着:“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是啊,谁的时代可以一直延续呢?可是有些东西总会不朽,不管被描上黑或红。阶级的残忍对立中,爱情是幸存的温情,柔弱而又坚强,我的泪却不能止。屠杀者转眼变为被杀者,刺刀刺入的,都是人的躯体。你刺与我刺,除了仇恨,什么都无法延续。爱情不死,杀戮不止,可悲的对照。高尔察可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去陆军组织力量对抗红军。安娜选择追随这个无畏的男人,不管什么信仰或是政体。如果高尔察克是红军,安娜一定也会追随他,无论红或是白,人类世界的悲剧总在文明之外,因而永不可能超越自然的指引。当沙皇的军官大臣们仓皇流亡时,安娜镇静地告诉自己的丈夫谢尔盖,“我爱另一个男人,我要去找他”。
在列车上的最后时刻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难道,美丽必须有死亡相伴才能留芳百世?冰原,急速掠过的树木,温暖的车厢,深情的眼神,满足的注视,对于平凡人来说,这样的画面可以麻痹所有痛苦。他们原本可以选择逃到国外,逃到杳无人烟的地方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但那绝不是高尔察克的命运,因而也就不可能成为安娜的。这个无畏的男人有着自己的轨迹。他的矛盾说明了他温情的一面,他爱安娜,又不愿她因此而付出牺牲,希望她能活下去。而离开高尔察克,对安娜来说,比死更痛苦。多么残酷的选择,对他们来说,分离即意味着人生的终结。两个没有未来的男女,却在爱情里得到永恒,单纯而又无比美丽。
当他们都知道列车的终点既是人生的终点时,没有犹豫。高尔察克知道下车意味着拘禁与死亡,他选择下车,安娜选择做为他的妻子,那是她的权利。高尔察克的部下一直苦苦追赶他们的领袖,即使没有子弹,即使冻烂了双腿也没有停止前进,无畏的力量吸引吧。在激烈的攻城炮火中,高尔察克被红军枪杀,作为一个人,他是无畏的。他的尸体被抛进受洗的水池,有关他的一切印记都被死亡洗去。安娜没有死,枪响的时候,被同时击中的,是两颗相爱的心。行刑军官点燃高尔察克烟盒里,最后的一只烟,深吸一口,将另一个男人的无畏与爱情还给了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