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文心》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我小时候上学的口号。那时重视理科,轻视文科的现象很普遍,我也是深受影响,导致到现在,我连个文章都写不好,说话也无条理,经常词不达意,更别说去欣赏诗词歌赋了。从小学到高中,也没遇到让我对语文产生兴趣的语文老师,也罢,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谁让我生活在那样的教育环境呢。
现在,我绝对不会对孩子说什么数理化重要,语文不大重要的话了,我会更加强调语文的重要性,给他创造更好的机会去学习读书和写作。希望长大了,不要像我一样,对美毫无觉察力,对艺术毫无鉴赏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匮乏,生活过于实际,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文心》对于这些问题,给我很多启示,虽然不能靠一本书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至少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我在中学时代没有机会读到这本书,这是我的因缘不足,不过还好,现在看到了,也不算太晚,因为现在读起来依然受益良多,更重要的是我还有机会告诉我的孩子。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文心》是夏丐尊和叶圣陶二位教育家合著的,为中学生和中学教师写的一本关于语文教学的书,其中重点是读和写。虽然是面向解放前的中学生的书,可是我这八零后的所谓研究生读来,如获至宝。全书以故事展开,主题很多,今仅梳理对我来说新鲜或有启发的部分。
一、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记录事情,表达意见,抒发感情等就需要作文。如吃饭、说话、工作一样,生活中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二、文章中的经验有外面的经验和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可体会鲁迅的《秋夜》,对景物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提高思考力,想象力是接近理解作者文章的关键。个人认为,多读书是途径,其次是品味现实的生活。
三、心的作用,普通心里学家分为知(识)、(感)情、意(欲)三种。对于一事物明白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的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想要如何处置一事物,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有三种分别,那就是: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我觉得这三者不是完全分割的,情、意以知为基础,知后而发挥情而发出意。
四、除了说明文和议论文,文章或章节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通常的记叙,一是印象的描写。记叙就是如实的描述经过或现象。印象描写则加入了作者的情感。关于印象的描写,需要注重随时随地的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描写的材料,而不是用空洞的形容词堆砌。我想记叙就像一般人的拍照,记录现象。印象的描写如同作画。可参考印象派画家的绘画作品去体会。
我读《文心》五、触发,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有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最好是自己的,新鲜的。我想这每个人的经验不同,比如听到一段音乐,想到某个场景,某个人。触发不完全同于联想,触发是有感而发,而联想则偏重于有关联与想象。
六、词,以表现境界与抒写感情为主,内容不外乎是情境。大概只有了解了词的背景,才能更好的欣赏词吧。
七、凡有“诗的意境”都可以称为诗,古风、乐府、律句,包括新体诗。新体诗与散文的区别:诗是最精粹的语言,最生动的形象,散文没有那么精粹,篇幅比诗多,且不纯取印象。新体诗不一定要押韵,但自然音节还是要讲究的,不上口的话语不行。录文章中的一首新体诗:
月在天上,
船在海上,
他两只手捧住面孔,
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
他怕见月儿眨眼,海儿掀浪,
引他看水天接处的故乡。
但他却想到了
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
那人儿正架竹子,
晒她的青布衣裳。
八、关于鉴赏。书中举例,比如看一幅画,有三个阶段:见、视、观。见时,只是知道某人画过一幅画,大概画着什么而已。视比见更进一步,辨别画的构图、主旨、色彩等。观比视再近一步,即身入其境地用整个心和它相对。见是感觉器官上的事,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情,观是整个的心里活动。其实,艺术与实用之间保持着相当的距离,需要玩味。鉴赏的本体是“我”,我们应该把“我”这个本体修养锻炼好才行。鉴赏还需要知识背景,对作品的起缘,作者的本人经历等要清楚。当然想象力是鉴赏的重要条件,但是想象力如何培养呢?这个这本书没有谈到。朱光潜说,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所以美是主、客结合后的心的“境像”。我想这方面可以从绘画和古典音乐去体会。
我读《文心》九、文章的风格,自古就有阳刚与阴柔之分。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而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现在的风格区分更加科学化。我觉得对于普通读者,过分细化文章的风格意义不大。
以上是我读完《文心》的梳理,当然文章里还谈到修辞、语汇与语感、习字、读书笔记、文学史、文言文等等,这些或者已经知道,或谈的不深,就不再赘述了。读完《文心》像是重新上了一堂中学语文课,虽然匆匆,但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