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读书记05:教育智慧
——读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这本书买了好久。之所以没有读,是曾经读不懂。假期里读薛师的《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这本书,里面谈到的这本书带给老师的启发,心生神往,拿来一读,欣喜若狂。
读这本书,心中一直围绕“教育智慧”这个词语寻找解答的可能。为人师者,都渴望拥有一种“教育智慧”。曾经总以为教育智慧仿若神来之手,能帮助我们应对所有教育困境。却不知这种智慧到底为何?从何而来?仿佛这样的仿佛神来之笔一般,可遇不可求。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从教育机智视角的解读。
序言中谈到:父母、教师的最好的教育影响应该是富有力量的,是通过活生生的生活展示出来的,它能让人看到什么是教育影响的魅力。我想这里面“活生生的生活”即是一种教育机智,一种呈现于真实生活的鲜活体验。而以“教育学”视角面对时,就会生发一种教育智慧。
1、以一种深思的方式再次回顾这些经验时,教育的智慧在慢慢生长。
(2023节气记之立春)
昨日立春,带着女儿体验春天第一个节气——立春。植物园的一番“发现春天”之后,两个小朋友开始了画春画。垚垚画的是自己手拿着绿叶,以及绿叶制作的标本,我们笑称这属于写意画了。再一次回顾孩子的这样一种呈现时,我们会发现绿叶来自于刚刚的“发现春天”体验,而标本则是我们约定好的回家用发现的春天要制作的标本,一个来自于过去,一个面向的是未来。和和画的则是对面风景的写生画。看似的写生画,有对面的土堆、大树、水泥路……但与孩子交流后,才会发现其实每一种事物里都有细节的小小用心,比如大树的下一节涂的白漆。大写意画中还有雀跃奔跑的小鹿、白马,而这些是和和心目中最喜欢的动物。
当一种深思的方式再次回顾这些经验时,再看向孩子们稚拙的画作时,能够看到一种深意慢慢在孩子的心里发芽。画画的技术可以提高,但这种思量,我们教不会,唯有洞悉,然后尊重。认真对待这份成长,呵护,然后静待,是属于那一刻的教育智慧。
两孩子游玩时,垚垚蹿到了干涸的高低河道,不一会从上到下,觉得好玩的她招呼好朋友和和来体验。和和应邀参加,我和姐姐站在远处就那样静静看着他们两个。一开始,和和从高处下去时,垚垚在旁边等待着,伸出手来扶着和和。而和和不急不慢,蹲下身来,坐下去,伸开了腿,慢慢接到了下面的地面,再站起来,与垚垚的跳比起来慢多了。只听和和对着垚垚说:你知道啊,我胆子小,要慢一点的。垚垚默默的,转身一蹦一蹦,跳到了下面,等着。还蛮久,和和慢慢挪到了下面,垚垚再走过去,再跟和一起往前。
以一种深思看向这些时,孩子之间的彼此等待里的尊重,还有彼此自知的尊重,流淌期间。看向儿童,以这样的视角看向之时,只觉得教育智慧其实是可以“什么都不做”的。玩伴之间彼此都是对方最好的老师了。
而后来我们要玩冰时,和和却主动提出来自己爬上去,再爬下来,重复了三次。忽然我懂得了,原来她想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提升自己。她虽然自知“自己胆子小,会很慢”,但她也会默默选择进步的方式,而这个过程是静默的。作为妈妈的我,能给予的就是允许,不着急往前走,等着她爬的觉得可以了,那就可以。我想,教育机智发生的当下,当我们看到情境之中的“教育学价值”时,教育智慧自然心生。
面对孩子如是,面对学生亦是如此。班里的皓哥有名的鲁莽哥,劲大不自知。一次从很远猛冲撞向了我,当时我一阵剧痛。因为是从后面的情况下,我也收到了很大的惊吓。等转过身来,看到是他,我没有马上反应,而是让自己这种疼痛和惊吓的感觉稍微缓一缓。他显然也是很意外,手足无措,等着我说话。我问道:你试着感受下,刚刚老师的感受是什么?他说:应该挺疼的。我回应道:刚刚真的挺疼,如果你再猛一些,我该进医院了。还有其他的感觉吗?他有点意外,但我能看出来他再试着感受我的感受,不久他抬头说:你应该被吓了一跳。我说道:是啊,你吓死我了。那就刚刚的行为,你觉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很自然,孩子说出了“要慢行”、“要留意身边人”之类的。那一次,我们没有惯性地发火,也没有惯性地说教。尊重那一刻的感受,让孩子体会那种感受,在此基础上修正孩子自己意识到行为的过失,以作纠正。我想,那样的一种教育机智也是一种基于“教育学价值”的出发点,并非我个人感受的表达,甚至发泄而已。我想,这就是教育者身份下的行为与一般人行为的巨大差异,这也是这本书中提到的关于“教育学”的理念:教育学意向改变了事物。成人的行为指向儿童的意向,实质上是指向儿童所体验的世界以及儿童所体验的成人及其生活的目标。而教育学意向就是尽最大可能地加强儿童的任何积极意向和品质。
教育学的意象也可以看作是我们面对孩子发现自己被召唤时的一种主动的回应。
2、教育的使命来自孩子的召唤。
在我走进去之前,他像那样,
在那儿站了多久?
——《紧紧的拥抱》
教育学首先召唤我们行动,之后又召唤我们对我们行动作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