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例会

得到直播 知识挖掘

2018-07-03  本文已影响6人  专注执行

2018年基本上大底子铺完,2019年扫扫尾,2020年跟着新知识生产往前推进,这个挑战是什么?就是要把一个活人脑子里未曾呈现为知识产品的那些知识挖掘出来,这才是当前最难最难的工作。

有那么多大神一脑子的想法,但是他说不出来,或者不能按照产品化的方式说出来,我们怎么帮助他输出,这就是这家公司要一步一步迭代的手艺。

很多人觉得知识不就是信息吗?错了,知识可不是信息,信息恕我直言,大家都记不住,搞游戏的人经常讲一句话,能记住的都是体验。体验是什么?体验是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我说这三个认知非常高级?是因为我们的同事面对一个老师,我们通常一见面就会问他一个问题,请注意,这个问题就符合我刚才讲的那个刀片的特征。就是用一个场景化的选择,让老师谈出自己的知识,不是信息。这个问题是啥呢?我们会问他,假设你的一个学生跟你学这门知识很长时间,比如说本科四年,毕业之后他并没有干这一行,他干别的行当去了。请问这四年对他是白费吗?如果不白费,这四年跟你学这门知识对他干其他行当有什么帮助?

这是我们问的第一个问题,这就是一把场景化的刀片。这个刀片劈开了什么?劈开了内行和外行之间的边界,你逼着老师突然去想一个问题,对啊,我原来教学的时候,只是假设你将来要干这一行。但假设你不干这一行呢?我这一行的知识对你干其他行业有什么帮助呢?所以,你看,刚才那个天文学老师的认知就非常牛了,为什么要在得到上学一点天文学通识?是因为这门学科会教给你一个方法论。

第一,当你没有条件做实验的时候,你怎么逼近真相?第二,你怎么用模型来探究真理。第三,怎么样把数据的价值榨到最后一丁点的尽头,这就不是天文学的问题了,就是其他行业的人也可以获得的认知收获。对,这是一个场景式的问题,让老师去做决策,做判断,用这个场景的刀片把老师的内部知识给剥离出来。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我这门学科内行和外行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们用这个问题当刀片,把它给剥离出来。这就是外行能够收获的结构化的知识。

再比如说,我们有很多这种刀片,我们的刀片工具箱是随时随地的。比如说我们还经常问老师一个这样的问题,假设您是这行的顶级高手,请问,你跟一般高手的区别在哪?这是个问题,我能不能把它加工成一个场景?您是这行的顶级高手,现在一个高手,也挺高的,他来请教你,说我们俩都是高手,你为什么就比我干得好?他请教你,我们俩的差距在哪,你会怎么跟他说?

你看,这也是一个刀片式的问题,用情景把最顶尖的认知给剥出来。这是不是一个刀片。

再有,比如说我们会问老师一个问题,在这一行里,如果让你拉一张致敬名单,你要向这一行的大神,甭管活着的,死了的大神致敬,假设是十人名单,哪些人会上榜,理由是什么?

这些问题一般老师不会考虑的,你问他,他才会想一想,当他把名单拉给你的时候,实际上他把这一行、这一学科的发展史给你梳理了。这也是一个情景性的问题,让他选择、让他判断,也是像刀片一样,把他的知识逼问出来。

再有,比如说我们会问老师一个问题,在这一行里,如果让你拉一张致敬名单,你要向这一行的大神,甭管活着的,死了的大神致敬,假设是十人名单,哪些人会上榜,理由是什么?

这些问题一般老师不会考虑的,你问他,他才会想一想,当他把名单拉给你的时候,实际上他把这一行、这一学科的发展史给你梳理了。这也是一个情景性的问题,让他选择、让他判断,也是像刀片一样,把他的知识逼问出来。

还有,比如说我们会经常问老师一个问题,假设你的一个学生毕业了,进入这个行当,这个行当有好几家大公司,你会建议他进哪家公司?为什么?你看,这又是把学科和实务给剥离开来。

假设同样是学大数据的,那你的学生毕业了,你是建议他加入阿里,还是加入腾讯呢?为什么?老师没准没想过这个问题,你一逼问,他会有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他对从实务到理论这条鸿沟的跨越,他的洞察。他自己原来可能没想过,但是你一问,这个刀片一进去,他就会把他的知识给结构化出来。

还有,比如说我们经常会问老师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同行向你来请教你的成功经验,有哪些经验你觉得你说了他马上回去就能用,哪些经验你说了他也不会用?这个问题他要是能回答出来,实际上我用这把刀片劈出了什么,就是显性知识和莫晦知识,有些知识我跟你讲你也学不会,所以这也是一把刀片。

其实这是一个工具箱,因为我自己原来常年做记者,我自己有一堆工具,没准哪天我要是闲了,我也会把自己的小工具箱整理整理,放到我们下一版迭代的得到品控手册里面,给我们的用户和同行分享。

但是我在这里给大家提示的是这样一点,第一,我们这一行是有自己独立的分工价值的,我们不是花大价钱请老师胁用户之威请老师过来,一行存在必有其价值,我们必须精心培养栽培这个价值本身我们这家公司才能存活下去,我们各位挣的钱、领的工资才是源头活水来。所以重要的不是市场、不是日活、不是销售额,那些东西部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在能力是不是在增长。

第二,这个内在能力表现为什么?就是知识整理技术,这个知识整理好做的事情我们花几年未来就机会全做完了,下面全是硬骨头。就是什么?把人脑里的没有显性化的知识整理出来,我们把这个阶段的知识整理技术称之为叫知识挖掘。

我想说的第三点就是,知识挖掘技术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信息和信息在某一个特定人脑子里产生的关联,让它解体,让它剥离。

我想说的第三点就是,知识挖掘技术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信息和信息在某一个特定人脑子里产生的关联,让它解体,让它剥离。

我们要有本事用我们的问题把他逼问出来,把火星撞地球那个电光火石的一刹那还原出来,让老师把原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懂的那些问题告诉给我们,然后我们把它变成产品,告诉我们的用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