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由韩国N号房事件引发对人性的思考(一)
没有人愿意直面这样的事实,可谁又愿意作一只受惊的鸵鸟呢?
01
“N号房”从第一代运营者“godgod”到第三代运营者所谓“博士”,共三人,其中有两人,一个是高中生、一个是获得多次奖学金的学霸。
就是这三人,亲手“缔造”了让韩国民众暴怒,全世界人民同情的冰冷犯罪事实,最终造成74位女性受害者以各种不堪入目的照片和视频被26万人花钱围观。
如果这三人均为无业游民、社会闲散人员,放弃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或被已被社会所抛弃。
这件事对我们价值观的冲击就不会如此猛烈,可偏偏不是。
一个是父母眼中孩子,尚未踏出社会,在象牙塔中成长的少年;一个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孩子”,曾各学科平均绩点都在4.0以上、学报主编、热爱写作、刚毕业不久的优秀学生。
他们本该承载着父母的厚望,不负社会的重托,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以此强化我们对人性的基本判断。
但是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将我们所织构的愿景无情碾压,踩在脚底。
如果将人简单的以人性划分为两类——善者和恶人;高中生、青少年、学霸及学报主编等这些标签,难道不足以划在善者一类中?然而事实是他们戴着善者的面具,行极恶之事。
可能没有人愿意直面这样的事实,可谁又愿意作一只受惊的鸵鸟呢?
02
思考之一:也许人性之恶与年龄没有必然联系
恶并非是成年人的标签,所有的坏事也绝不是成年人所为,不是所有的未成年人都是善良的代名词,不能被稚嫩的面庞所欺骗。
抛开这位异国的高中生不谈,视野转回国内,场景同样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从十年前湖南娄底两名高中生对自己老师痛下杀手,到一年前学生不满被说教,手持砖头猛击老师头部致死。
被害者都是祖国未来花朵的培育者,犯罪者都是被恶魔附身的“花朵”。
多年来,全国各地频发的校园暴力始终难以彻底清除,暴力的发起者几乎都是父母眼中的“孩子”。
他们正处于被呵护、爱护、保护的年纪,却露出狰狞的面目,将人性之恶表现的淋漓至尽。
思考之二:也许人性之恶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
学习成绩只代表个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成绩好不代表品行好,人性善。
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的细节依然历历在目,这位异国的“博士”就让大众再一次验证了学习成绩与善恶无关。
人性之善恶不像学习成绩一样能轻易量化,善与恶是一个人的内在,只有通过个人的为人处事,外在表现,才能逐渐被人所发掘。
人是群体性物种,出于社交的缘故,我们的善通常能被第一时间发现。
然而,恶是潜藏于一个人的内心最深处,如同一头嗜血的困兽,只有被不断呼唤和激发,它才会控制一个人思想,将其引向犯罪的深渊。
每个人都有恶的一面,只是我们知道它的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去唤醒它。
因此,不论学习成绩多么优异,只要有恶念,这头困兽就可能被唤醒。
未完待续
我是翰墨,挥动笔墨,评述天下事,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