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来:根深蒂固的皇帝情结
【作者简介】
范俊来,男,汉族,内蒙古化德县人。生于1955年12月,高级工程师,毕业内蒙古电视大学,曾在包钢设计院、上海梅山设计院工作。现退休定居上海。
文/范俊来
大凡对文字感兴趣的人,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恐怕少有不知道的。自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问世以来,不懂历史的人也知道,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是古代的皇帝。近几年,随着电影、电视剧、图书、网络对古代帝王将相的大量描写,那种宫廷内斗,皇帝糗事、杀兄弑父、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的故事成了社交的谈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窃以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皇帝情结。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战乱的中国,但他大权独揽、焚书坑儒的暴行却让之前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得以禁锢。唐太宗虽然有贞观之治,但他杀兄夺权的丑行却让深谙人之常情的普通百姓不齿。成吉思汗虽然能开疆扩土,但他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留下了耻辱。如果站在学者的角度上,研究考量过去的皇帝,那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情,如果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借鉴古代皇帝的一些驭人技巧治理国家,这种做法尚可理解,但如果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上,每天对皇帝的故事津津乐道,就是不务正业。因为皇宫里的那些治国理念,宫廷里的那些争宠夺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一点用处,如果你去仿效,非但改变不了你的现状,反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这个道理恐怕很多人都明白,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趋之若鹜呢?窃以为,这是皇帝情结在作祟。
人们不禁要问,皇帝已经被打到了一百多年了,为什么中国人的皇帝情结还在?这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去剖析。中国的“正史”曾经被称为“帝王将相”的家谱,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到民国史,无不贯穿着“皇帝及其臣子创造历史”的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帝情结。这个问题太深远,留给专家学者们去深究吧。在这里我只举几个众所周知的事例。朱元璋推翻了元朝自己做了皇帝,李自成打进了北京自己也当了皇帝。袁世凯在具备了做皇帝的条件的时候,他的皇帝情结不但发了芽,而且还长出一截嫩苗。当今的那些大老虎们,虽然已经大权在握,但仍然搜刮财富,有的甚至富可敌国。存那么多钱不花究竟有什么用?这是普通百姓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提出的问题。深究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个简单的答案就会浮出水面,那就是根深蒂固的皇帝情结。这种情结就像一粒种子,早已埋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的已经扎了根,只是没有等到发芽的机会。其实,我们每个平头百姓也有皇帝情结。“等我有钱了,我就娶五个老婆,给大老婆一套别墅,买一辆奔驰,雇一个管家,十个佣人。给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每人买一套房子一辆汽车,周一住大老婆家,周二到周五分别住其她老婆家,周六和周日住五星级宾馆修养”。这些调侃的话语,我经常在人们的闲聊中听到。说话者这种无意识的表达,说明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有了把天下美女揽入怀中的情结,这种情结其实就是皇帝情结。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句老百姓的口头禅,被商家常用来说明自己的产品好卖。把某个地方圈起来,说是某个皇帝某年某月某日在此一游,已经是招揽游客的一种噱头。在某景区某牌匾上某一题词旁,立一块醒目的宣传牌,言明这是某皇帝的御笔,这是景区提高知名度的惯用手法。在博物院的某件文物旁置一牌子,用简略的文字说明这某位皇帝的御用之物,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写文或讲话者把某位皇帝说过的话当做金口玉言来津津乐道,饭店里把某道特色菜宣称为某皇帝钦点之菜,这林林总总有关皇帝的话题说起来不胜枚举,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皇帝话题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某位女子与皇帝发生过关系被冠以一个高大上的词汇:宠幸。近日在微信中一个名为《雨露均沾》的段子很火,在该段子里,一个高中生把语文、英语、数学、体育分别比做皇后、华妃、甄嬛、纯元皇后,把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比做宫女,加以调侃。社会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现象无不打上皇帝文化的烙印。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中国皇帝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共有1000多位。在这些皇帝中,每个皇帝都有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历史记载,有的是民间传说,有的是文学作品。我姑且把这一现象称为皇帝文化,这种文化传播时间之长,流传地域之广,影响人心之深,无以复加。这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国人,在潜意识中随之产生了皇帝情结。把独身子女叫做小皇帝小公主应该就是这种情结的具体表现。
文革前,描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文艺作品曾一度大量地充斥在各种文艺舞台上,记得毛泽东对这种现象做过严肃的批判,我猜想,他发动文化大革命与此有关。文革结束后,这种现象又死灰复燃,随着网络的推波助澜,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为此,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国人何时才能从皇帝情结中解脱出来。在概率统计学中,把小于千分之一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我们每个生命个体在茫茫人海中占的比例是几十亿分之一,既使是那些所谓的精英们,所占的比例也远远小于千分之一,皇帝的生活离普通百姓的距离遥不可及,与其把精力投入到欣赏皇帝的故事之中,倒不如多关注一下身边发生的事。行文至此,联想到另一种社会现象,不少年轻人盲目地崇拜并仿效明星,有的甚至到了狂热程度,窃以为,这是皇帝情结的一种变异。
也许有人会说,欣赏关于皇帝的文艺作品,关注当代明星的一举一动,这是休闲中的娱乐活动,不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多大影响。这话表面上看似乎有道理,其实并不然。一个人受到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上学、读书、参加培训等这些都是主动行为,而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则是被动的。一个家庭也有文化氛围,其成员不能脱离家庭而生活,受到家庭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皇帝文化则不同,尽管我们不去刻意模仿学习,但因为与此接触过多过频,在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受到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无需质疑,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皇帝文化除了娱乐,对过日子一点用途也没有,说到底,这种文化就是糟粕。我们虽然没办法去阻止各种关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作品上演,但可以不去看,不去议论,不去模仿,也就是说,我们有能力摒弃这种文化。有人说,痛苦是比较的一种形式,我们要把皇帝情结从内心深处赶走,还自己一个清静的内心世界。凡事不拿皇帝说事,不和别人攀比,没了参照物,心理就会平衡,人生的痛苦自然就随之消失了。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平台编辑(QQ:3211721296)授权。
分享|阅读|生活|电影|鸡汤
《星梦文摘》旨在收集发布精品美文,品读原创佳作,提升生活品质,陶冶心灵情操,分享人生喜悦,陪读者共读好书。诚挚欢迎全国各省、市知名作家、文学爱好者授权转载发布原创佳作!
1、投稿信箱:xingmengwz@163.com
2、投稿QQ:3211721296
3、投稿微信:xingmengwz
4、来稿请用文本格式或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片。
5、稿件须为原创作品,切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