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的几个误区
我们常常因中考复习高耗低效而苦恼,那可能是因为陷入了复习的几个误区。我结合正在进行的中考复习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欢迎同行交流,批评指正!
1、研究考点重于研究学情
我们往往把中考复习的精力放在研究考点上面,狠不得把所有考点都教会学生。这样往往陷入无边的“知识(点)海洋”,回头不知岸在哪。光安排字音字形、文言实词、古诗词默写过关,就顾此失彼。不用说还有很多阅读、写作的知识点与技巧了。于是发出“中考复习,我原以为是查缺补漏,谁知是女娲补天,最后干脆来个盘古开天地”的感慨。其实,就算你来个盘古开天地,再来个三年循环教学,你的复习还是高耗低效。
我们应该把复习的重点放在研究学情上面。从班级来说,如果学生平时阅读写作练得比较多,写作技法训练比较到位,复习时就不要大讲特讲“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老三篇了。多读读素材,多练练写作角度、思维深度会更有效果。从学生个人来说,是学神你给他锦上添花,是学霸你给他查漏补缺,是学渣你给他精卫填海,是学沫你就给他女娲补天。实在需要开天僻地的,你就让他准备再读一年吧,交给下一个接班的老师。
2、管控学生重于发动学生
我们往往是“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复习我安排”。复习的进度、复习的内容都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还美其名曰:“尽心尽责”。举个简单的例子,语文早读的安排,读什么?怎么读?老师安排得非常紧凑。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无奈,也是非常无能的安排。如你安排背诵与默写古诗文。但张同学,李同学却早已滚瓜烂熟。她们也跟着大家一起读吗?你安排默写《鱼我所欲也》,可刘同学的《夜雨寄北》等绝句都还没过关,他也一起默写长篇文言吗?
当然,有老师可能会说,如果都是分层分批的复习,我们岂不会累死。其实,累不死的。只要你发动学生,相信学生,不但累不死,反而很轻松。
我的早读向来是定方向、定要求、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自己安排内容。他们不需扬鞭自奋蹄。我定时做一些小测试,检查效果就好了。
很多老师很奇怪我的学生为什么会那么自觉。那都是平时反复引导的效果。比如近期我推行“六个一”中考复习法。其中“每日一读”“每日一问”都是学生自觉完成。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做一次隆重推介。精心策划一次每日一读或每日一问的方法指导课。让学生明白这项任务的意义及完成的方法。
其次做好几次示范展示。我带着大家美美地读一段,美美地赏析几句,美美地仿写几段,一切都是那么有趣。逮到机会就进行复习反思,进行“每日一问”。如今天早读,一学生问我:“中考会不会,我没复习到的全来了?”另一学生问我:“‘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未若’书上的翻译是不如、不及。但有本资料上的翻译是‘比不上’,这样翻译可以吗?”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我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让学生规范的填写“每日一问”反思本。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
再次组织学生“拜师学艺”,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并指导学生互相结对,讨论解决问题,教学相长。你好我好大家好,同时又提升了自学能力。目前,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我都不参与。学生能改的作业我都不改。
3.教学形式重于教学落实
复习需要规划,复习课需要设计。但并不是规划好了,设计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复习更需要落实。如我们推行的“六个一”复习法。每个“一”都要落实,即要指导,更要有检查。既要有形式上的开展,更要有效果的检测。
4.个人单干重于团队合作
有些老师受考核的影响,担心自己的绝招被同事学去,常埋头苦干,闭门造车。有些老师受心理影响,诸如害羞、自卑等心理,不敢与同事交流。即使有前辈愿意指点,也不敢请教。于是今天重复昨日的错误。今年迈着去年的步伐。原地打圈十几年,教学苦恼一大堆。
(因时间关系,后两个误区暂时先说个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