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们看到垃圾却不弯腰捡起
2024-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丽萍小语
校园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们行走在校园,对脚下的垃圾似乎习以为常,无论大小,任它在脚下踩来踩去,鲜有学生弯腰拾起。但是此刻,如果有老师路过,如果学生发现老师想要去捡拾这片垃圾时,孩子们便会争相去捡,甚至会跑着把周围能看到的垃圾都捡拾干净。
发现这一现象之后,我多次和捡垃圾的孩子们聊天:你们看到垃圾是否知道怎么处理?孩子们不约而同都点头。但是当问及“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捡起来”时,孩子们都笑而不语。显然,不能随手乱扔垃圾,看到垃圾要捡起来,这些要求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反复强调,孩子们都知道。但是小小的要求,落实起来却难度很大。
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每天下午路队放完,校园里会出现很多垃圾,有废纸,也有糖果包装纸,偶尔也会有其他食品包装袋。每周五下午,放学后校园里的垃圾格外多,因为周五下午班会课上,每个班级都会进行一周小结,对有进步的孩子予以奖励。奖品除了学习用品,大多是小食品、各类糖果。放学时段自然成了孩子们享受进步成果的最佳时刻。在校外,孩子们更是成了垃圾制造的主力军,包装袋随手乱扔。即使垃圾桶近在咫尺,孩子们似乎也懒得往前走两步。
一个小小的习惯养成要求,从一年级、甚至从走进幼儿园,老师、家长就在讲,孩子们却到了小学毕业都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为什么?除了孩子们所处的大环境文明程度不高的因素外,有可能是我们对孩子的习惯养成缺乏相应的评价。现在,虽然四五六年级都在探索综合评价,但是评价结果依然不是家长老师最看重的。大家的注意力仍然完全集中于成绩,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还未体现。如何改革评价,用评价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依然是教育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