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深度工作
昨天路上听了一本叫做《深度工作》的书。
讲述我们现代人容易陷入的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以及几种推荐的方案。
虽然有点老生常谈,但是对照自己当前的状态,还是有一些收获。
1
说到网络影响我们的工作状态,大部分朋友都一定深有体会。
我们的工作总会被各种事情打断,一条工作的、非工作的信息,一个突然召开的会议,一个推销广告的电话,一个标题有点吸引人的新闻弹窗……
都可能把我们从当前的工作状态中分离出来,等再想继续刚才的工作的时候,思路已经被打断了,还要花一些时间去整理思路。
但是我觉得,这些外界的干扰可能还是次要的,更可怕的是,长期处在这种被打断的工作状态下,我们本身会变得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主动去查看各种未读信息。
最终结果就是,白天工作效率极低,却也并不轻松,到了晚上还需要加班来弥补白天的工作,搞得身心俱疲。
2
书中的观点认为,要想摒弃这种低效的工作方式,不能单纯的期待好运气的降临,期待自己不会受到打扰,期待自己可以进入“心流”状态,更要主动的控制。
深度工作是一种需要主动去规划的行为。
书中提出了几种方法。
第一种,叫做和尚法。
什么意思呢,就是像和尚戒掉自己的七情六欲一样,摒弃外部的各种干扰。
当然,我们都知道重点是要摒弃干扰,难点在于怎么摒弃干扰,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制定计划,设置自己的“断网”和联网时间。
这里的“断网”不是比喻,是实实在在的断开网络连接,屏蔽干扰源,而在联网时间,处理信息的效率也会高很多。
或者,如果你的干扰源来自于身边,比如嘈杂的办公环境,或者家里乱糟糟的氛围,可以主动寻找安静的可以让你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第二种,叫做两段法。
也像它的名字一样,把时间分成明确的两大段,一段用来与世隔离,进行深度的工作,一段用来处理各种零碎的杂事。
第三种,叫做节奏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培养我们深度工作的习惯,它强调的是一开始就要求自己连续深度工作几个小时不太实际。
我们不妨试试先每次专注工作半小时,如果习惯了,再把这个时间延长道40分钟,逐渐把自己的深度工作的时间延长到覆盖自己的工作时间,这样会让我们白天可以高效的工作,下班后也就可以高效地休息。
3
结合我自己的心得,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觉知。
要养成随时观察自己状态的习惯,我现在有没有深度工作?我刚刚是不是又被无意义的消息打断了?现在整体的状态怎么样,是不是需要休息一下?
当对自己的状态有了当下的清晰的判断之后 ,就可以灵活地调整,主动去戒除那些会打断我们工作的习惯,抓住宝贵的不被打断的时间高效工作。
其实在我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是极易被打断的。
我的工作之一就是速度响应客户的各种需求,同时在空闲时随时充电,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样在自我学习时,就非常容易被各种外界因素打扰。
后面要尝试觉察当前的状态,做到快速在学习状态和其他状态间进行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