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夜的诱惑
胃连着心,我想,是人的感情寄托在了食物里,还是美好的食物催生了更深的感情,谁说得清呢?
那年高考结束,一群人出去吃宵夜,她和他恰好坐对面。她看了一眼桌上的菜,有她爱的小龙虾和烤猪蹄。
剥虾会弄得双手脏兮兮,啃猪蹄的动作肯定不淑女,于是一顿宵夜,她就只吃了烫青菜和烤茄子。虾和猪蹄却跟少年一起留在了回忆里。
朋友说起她的这段往事来,唏嘘不已。
不知道是惋惜那没曾吃到嘴里的食物,还是追忆那段还没开始就已消散在时光里的恋情。而和吃有关的感情,总是令人回味的。
我一直相信,舌尖留下记忆的地方,感情也留下了记忆。
看过《大明宫词》的朋友,一定都会记得这样一幕:14岁的太平公主第一次偷跑出宫时,在喧闹的长安地摊上吃了一碗馄饨,之后邂逅了薛绍。因此,这地摊,这一碗馄饨,总是连接着她最美好的记忆。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里,食物和感情总是拧成一股绳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食物和感情也总是密不可分,就像你感怀初恋或者一段友情,对方的模样或许已记不起,但一定能记得一起喝过的酒,一起吃过的深夜路边摊。
前不久,一个多年好友离开厦门,她离开的前一天,几个朋友约在明发广场吃晚饭。那晚,我们吃了火锅和烤鱼,喝了一些酒,说了一些矫情的话。
夜晚和美食,就像某种无法抗拒的神秘力量,总让人忍不住倾露更多的心思,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出去吃宵夜的原因吧。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生活的忙碌和网络的便捷,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耐心制作食物了,我们吃着速食的早餐,外卖的午餐,最自由放松的,便是晚上下班约上三五好友,出去大快朵颐一顿。
白天的忙碌和隐忍,到了夜里,迫切需要一个出口宣泄,那些小吃店和宵夜摊,就是白天孤独的人们抱团取暖、惺惺相惜的地方。
我住的小区楼下是一个菜市场。一天的大多数时候,这里都很喧闹且烟火气十足。
除了售卖各种菜蔬和水产,麻辣烫、海鲜排挡、烤鱼店、烧烤摊等吃饭的地儿也不少,也因如此,每近凌晨,市场依然烟火喧嚣,尤其是夏天。
深夜里,时常能听到食客高声谈笑的声音,还有失恋的男子摔酒瓶的脆响,伴着一串串模糊不清的咒骂。
追剧和写稿的晚上,如果饿了,我会下楼,去吃碗麻辣烫或者别的。夜晚的市场,呈现的是白昼里不曾看到的另一面。
昏黄的灯光下,不管是夜宵摊主还是食客,人都是松散的,带着懒洋洋的神情,少了一份焦灼,多了一层祥和。
麻辣烫小摊前一如既往地挤满了挑拣菜品的食客,摊主夫妇30多岁,话很少,熟练地操弄着食物,青菜扔锅里煮,肉类放架子上烤,配合默契。
他们每晚9点出摊,一直经营到深夜。小摊后面摆着几张小木桌,几只塑料小凳,环境可以说极其简陋,味道却也是极其的好。
一位带着很粗的金链子的大哥把车开进并不算宽敞的街道,滴的一声靠边停下,下车加入了排队的队伍。
烤鱼店门口,几个年轻人光着膀子,仰着脖子吹瓶,豪气冲天;一对小情侣,看起来像是刚吵完架,女孩板起脸不说话,男孩紧张的搓着手。
另一边海鲜大排档里,两个中年男子,不知说起什么,说到高兴处,扯着嗓子大笑起来。
夜风黏糊糊的,夜色和美食变成了调和剂,填充和弥漫着人们躁动不安的心。
一份小龙虾让人瞬间沸腾,一碗麻辣烫带来熟悉的味道,几串烤腰子满是人生况味,啤酒和冷饮让人迷醉又清醒,夜色如水,美食当前,每一个沉浸其中的人,此刻都成为自己心灵堡垒的君王。
面对宵夜的诱惑,人们明知会发胖,会不健康,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在这样一个心灵疏远的时代,与其说宵夜提供的是俗世人们的一顿餐食,倒不如说这是一种聪明的借题发挥,没有人真的是冲着那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而去,人们喜欢和贪恋的,是那种静夜里明亮的心思,恍惚里彼此的坦诚。
那些缭绕的烟火,那些葱蒜、辣椒、孜然混合出的味道,弥漫着不眠的夜晚,微醺的,大醉的,伤感的,肆意的,爽朗的城市的面孔也在这活色生香里,生动无比。
风过处,夜已凉。带金链子的大哥打包了一份麻辣烫,上车离去。
吵架的小情侣和好了,男孩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话,逗得女孩娇嗔一笑。吃完了一份烤鱼后,两人一口饮尽塑料杯中的饮料,手牵着手离开。
胃连着心,我想,是人的感情寄托在了食物里,还是美好的食物里催生了更深的感情,谁说得清呢。
温饱和情感,是人活在这世上最最基本的诉求。吃到一起,爱到一起,所谓饮食男女,莫不如此。
撰文/摄影:郭襄不爱张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