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佰》真实的背景和后续——致敬浴血奋战的先烈们
最近有一部我本人期待已久的电影上映那就是《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末期一场发生在中国守军和侵华日军之间的惨烈战争,作为一个略懂历史的斜杠青年,我也找了一些资料,想在在今天的文章跟大家聊一聊这部电影背后的历史故事,那就是慷慨悲壮的“八百壮士守四行”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四行仓库保卫战”。
为什么叫“四行仓库”呢?因为这是在1931年由上海四家大型银行联合出资共同建造的仓库,所以被称为四行仓库,这四家银行分别是: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盐业银行,四行仓库主要被这几家银行用来存放客户的贷款抵押物品,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四行仓库被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征用为指挥部,第八十八师作战非常勇猛,在淞沪会战中重创了日军最精锐的第三师团,被日军称为“闸北可恨之敌”那么为什么中国军队要拼死守卫四行仓库呢?
其实“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保卫四行仓库,它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时淞沪会战已经打得极其惨烈,中国军队在装备远远不如日军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了三个月之久,伤亡人数多达三十余万,85个师团全军覆没,15位将军战死沙场,东北军第67军从军长到士兵全部牺牲,桂系军最精锐的六个师全部阵亡,川军20军26师全师五千人只有六百多人活了下来,其中14名营长阵亡了13人,而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也在闸北连续血战了76天,伤亡官兵超过了两万人,蒋介石在败势已定的情况下命令军队全线后撤,并下令第八十八师全师死守闸北为撤退的四十万大军断后。
师长孙元良在收到命令之后和蒋介石据理力争,说八十八师的老兵伤亡惨重,在经过五次火线补充以后基本上只剩下新兵,这些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较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孙元良说假如按委员长的命令来执行,这些新兵很可能会在战场陷入混乱,如果有国际媒体拍下中国军队“被敌军任意屠杀”的镜头恐怕会引起西方列强的嘲笑,最后孙元良决定将一小部分兵力留下来死守从而掩护整个第八十八师的撤退,他配置了一个营的兵力让他们坚守四行仓库,这些留下来的官兵一共只有414人,但是为了迷惑日军他们对外宣称是一个团一共有八百人,这也是“八百壮士”这个称呼的由来。
当时守四行仓库的最高指挥官叫谢晋元,他是广东蕉岭人,这414名坚守四行仓库的官兵基本上都来自湖北省,他们大多数都是刚从“湖北保安团”补充上来的新兵,(保安团”就是平时维持地方治安的乡村警察)他们平常使用的都是老式步枪,而且因为子弹有限一年到头也打不上两次靶,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兵根本不是合格的战斗兵,谢晋元在接到“战斗至最后一人”的命令后决心以生命报效国家,誓死完成任务,他将这414名官兵集合起来对他们说“我跟你们一起死在四行仓库,本军所奉的命令就是要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所以这个四行仓库就是我们四百多人的坟墓,我们全都要战死在这里,我们中间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就要坚守阵地,和敌人拼死战斗到底”。全体官兵在听完以后情绪激昂,表示要浴血奋战到最后一人,此时主力部队正在马不停蹄地向西撤退,因此这支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队注定要孤军奋战,这支孤军抱定必死的决心慷慨赴国难让人不禁垂泪,但为什么要选择四行仓库作为最后坚守的阵地呢?
首先因为四行仓库之前是四家银行用来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所以它是一栋非常坚固的混凝土建筑,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其次在淞沪会战的初期,四行仓库被第八十八师征用为指挥部,所以在仓库里面存放了大量的食物、饮用水、医疗用品和枪支弹药等重要物资,所以这个地方非常适合长期坚守,最后四行仓库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得天独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海的公共租界和四行仓库之间只隔了一条苏州河,所以“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整个战斗过程都能展现在西方人面前,当时蒋介石希望这次战役能吸引国际社会的注意,为什么要吸引国际社会的注意呢?这是因为蒋介石知道当时的中国仅凭自己一己之力是很难打赢日本的,他想通过这次战役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从而获得国际支持和援助,如果在外国人面前展现出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热血奋战的精神,说不定国际社会会对中国产生同情,从而让西方列强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迫使日本停战,当时蒋介石就是这样计划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响于1937年的10月26日,大家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支中国军队依然留守在闸北,这个消息通过电台广播很快传遍全城大家奔走相告,大批上海市民聚集在位于公共租界内的苏州河南岸为中国守军呐喊助威,10月28日早晨出版发行的《申报》《新闻报》《大公报》《中央日报》都采用了中央社27日的报道“八十八师一营以上之忠勇将士八百余人,尚在烈焰笼罩敌军四围中,以其最后一滴血与最后一颗子弹,向敌军索取应付之代价。”在这期间日军多次试图接近四行仓库,但他们很快就被击退,日军又在存放木材的仓库西区放火,可是大火也被中国守军扑灭,四行仓库被日军围攻到处都插满了日本旗帜,可仓库里的守军却没有一面中国旗帜,10月28日的夜晚一个名叫杨慧敏的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向四行仓库的守军送去了一面旗帜,第二天早上日军发现四行仓库的楼顶上竟然升起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于是日军飞机开始对这面旗帜发动空袭,不过当时在四行仓库旁边不到200米的地方有两个巨型的煤气罐,里面储存了30万立方米的煤气,所以日军不敢轰炸得太厉害,因为一旦炸到煤气罐就会误伤到公共租界,而此时日本还不想跟欧美开战,所以日军飞机没能炸毁这面旗帜就撤退了。
当天上午谢晋元给师长孙元良写了一封信里面写道“窃职以牺牲的决心,谨遵钧座意旨,奋斗到底。在未完全达成任务前,决不轻率怠忽。成功成仁,计之熟矣。现职决心待任务完成,作壮烈牺牲!”
当天中午日军开始发动大规模攻击,他们用轻装坦克从各个方向进攻,一小队日军还试图通过梯子爬到仓库的二楼,当时谢晋元恰好在二楼的窗户前,他一手夺过第一个爬上来的日本兵的枪另一手将梯子推倒,日军久攻不下就想用炸药炸掉仓库大楼,一队20人左右的日本兵摸到四行仓库的墙根准备挖洞安炸药,在这个危急关头来自湖北恩施的战士陈树生身绑炸药从仓库大楼跳了下去,跟这些日本兵同归于尽,战斗一直打到天黑,日军的各种进攻计划全都失败,他们又开始向四行仓库挖地道,苏州河南岸的市民用横幅把日军的行动通知给了中国守军,于是日军又没得逞,这批退守四行仓库的414名守军虽然大多数都是新兵缺乏作战经验,但他们在谢晋元的带领下顽强奋战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而日本这边因为一直攻不下四行仓库已经开始着急上火,由于四行仓库靠近公共租界日军不敢用海军炮火攻击,因为如果炮弹落进公共租界会给日本带来麻烦,而且日军也不敢像在其他地方那样明目张胆地使用毒气,因为国际媒体已经开始关注这场战役。
在公共租界里的英军司令少将被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所感动,10月30日这天他不但购买了一批粮食送进四行仓库给士兵充饥,还亲自进入四行仓库会见谢晋元,建议这支孤军奋战的军队撤退出来,并且表示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愿意提供最大帮助,另一方面日军由于始终攻不下四行仓库就开始找公共租界里的西方人交涉,要求西方人出面劝说这批中国守军停止战斗,迫于日军的压力驻守上海的各国使节对蒋介石提出正式的外交照会,要求这支孤军撤离四行仓库以免日军炮弹落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这时绝大部分中国军队已经撤离淞沪战场并被重新部署到新的位置,“四行仓库保卫战”也成功吸引了欧美国家的注意,蒋介石认为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就顺应了各国使节的停火要求下令这支守军撤退。
10月31日深夜到11月1日凌晨两点谢晋元带领部队撤入了公共租界,有十个中国士兵在撤退的途中被日军的机枪打伤,值得一提的是在撤退的过程中英军指挥官马勒提少将不顾日军的强烈抗议亲自站在警戒线旁掩护这支中国孤军,直到他们全部撤入公共租界,“四行仓库保卫战”历时一个星期,中国守军一共伤亡37人,日军伤亡200多人。
这支中国孤军在进入租界以后被英军收缴了武器然后被送进兵营隔离,日本当时威胁英国人:如果敢把这支中国军队放了日本马上就入侵公共租界,于是这些官兵就在租界里被软禁了四年,在这四年里谢晋元每天都会带领士兵进行军事训练,遗憾的是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像往常一样带领官兵出早操,突然四个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士兵趁谢晋元毫无防备上前将他刺死,谢晋元被刺身亡的消息一传出来上海的市民都悲恸不已,超过十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蒋介石也发出通电悼念说“其忠勇无畏之精神,已获举世之称颂”。
整理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去买电影票,只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历史和电影之间的异同,毕竟我在看电影时因为不了解背景所以有些疑惑,但在整理了这篇文章之后就清晰多了,当然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这些英雄不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