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设计与科技创业实验室

【EM+】讲个故事

2017-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EM加

今天只有一张图

讲个故事

我们的题目是情感化设计。

在节日活动展示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乐趣操作体验将情感设计融入设计中,让校园节日活动展示体现真正展示的价值,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这种行为设计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值女生节,我们去实地探访了各种各样的横幅,并结合采访和经验总结出了对现在女生节使用横幅这种展示方式的看法,试图归纳了更加深层的原因,收集了一些新的需求。

我们发现,现在的“横幅展示”主要有这样三个步骤:

女生节前夕挂横幅,女生节当日看横幅(自己组织的和别人组织的),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反馈。横幅出现的环境主要在学生生活区,即食堂、宿舍楼附近和学堂路等主干道上。“横幅展示”的好处在于方便观看,形式简单,价格相对合理,通过放大突出的文字表达溢美之情,而且一大片横幅显得校园里比较有节日的气氛、有仪式感。

但是,说一个东西好的理由可能比较集中,但说起它不足的地方可就各种各样了。

有的同学希望能有专属于自己的祝福而不是这种形式化的表面化的东西;

有的同学希望展示方式能更好玩儿一些,之前有些酝酿的过程,或者增加一些像学生节宣传那样的联动、触发机关式小玩具;

有的同学觉得横幅长得比较丑,看起来有点“落后”,但如果不用红底白字又显得有点乱七八糟,不利于校园整体风貌;

有的同学认为个别横幅上的话语非常没意思,或矫揉造作或充满“直男癌”的气息;

有的同学认为横幅之后的回收环节不太受到重视,会给后勤工作人员添加麻烦,一次性使用也带来了浪费……

总之,每个组织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过节方式,但以学校为单位似乎已经统一出“定式”的“横幅展示”虽有其优势,但还是没法让太多人获得情感上的更多满足。

于是,我们试图去讨论了“横幅展示”风靡的背后原因,却得出了让人有些遗憾的答案。

“横幅”最好的地方在于方便“偷懒”,只需要酝酿一个标语,挂起来就可以了,又可以让别人也看到,体现组织的和谐与友爱,多好。但当挂横幅成为一个固定的活动,就更多的有了一种流于形式的感觉,随便从哪里摘抄一个句子,或者说一句流行语、一句肉麻话,就可以把其他动脑筋、付出劳动力的方式跳过去,何乐而不为。

虽然说出来很难过,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本来就不是很想去过这个节,去真心祝福这些人,毕竟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忙又很独立,有时候友善和在同一个团体里的牵绊可能真的算不了什么。如果这样的话其实一句真心实意的节日快乐都还蛮好,但挂出来这种展示的行为就有点“显摆”的感觉了。

你看,真可怕,我又在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别人了。

不过,让我更遗憾的是,这样想的我还不是一个人。小组的同学们也有这样的感觉,劝我不能再这么想,往这儿想就没完没了,什么都做不出来了。

是啊,情感是很深层的研究对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温暖又是很抽象的词汇。每个人感受到温暖的点似乎都不太一样,充满了个性,甚至是随机性,这就把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有人喜静有人喜动,不管做出怎样的东西,都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情感需求。如果只是作出一个媒介让A能够顺利为B表达些什么,那这个媒介也不一定是统一的,A明明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媒介,甚至创造媒介。而且,A如果真的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炽热,他一定可以摸索出合适的方式,因为他自己就会努力地去了解B。这个了解分析再进行推荐的过程不需要媒介创造者的我们来进行。但如果想要从更大的面积改变现在人们大多比较“冷”,不愿表达情感甚至没什么情感可以表达这一点,难上加难但有做的价值。

清华园是一个非常繁忙的地方。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焦虑。大家在想着各种困扰,在推断无数无谓的因果。如果站在路上观察,就会觉得大家都很厉害,但又有点恐怖。

上学期我在日语精读课上学了一篇课文,探讨什么样的表情才是自己真正的表情。是与人为善时的笑容还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不自觉的眉头紧锁。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课文里告诉我是笑容,因为心里充满爱才是常态,而自己的眉头紧锁是在思考,给自己附加了其他的定义,所以是不真实的。这个解释让我很震惊,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一直认为自己独处时思考的才是最真实的,善意才是附加的东西,是你看到别人眼里有你时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而那篇课文里通篇在讲「笑顔」和「思いやり」,似乎在日本文化里,这两个词是互为表里,贯穿始终的相处之道。

相信很多去日本旅游过的朋友都会发现,与服务员、列车员到街上的大爷大妈接触是非常舒服的,这个国家的“微笑文化”确实是非常有意思。

日本有句谚语叫做「笑う門には福来る」,翻成中文是和气致祥、和气生财,从字面意思看是一家人笑着的家门前会自然地有福运来到。说明在其文化潜意识里就有着以笑求和的意识。就连公元六世纪前半期佛教传入日本时刚建造的佛像也大多是笑着的。在那时佛法还没有被广泛传播和理解,但人们下意识地会认为佛祖笑着才会有驱逐妖魔之气的能力。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历史上农耕社会共同体的生活需要,他们已经习惯了「争わない」・「遠慮する」・「以心伝心」・「回避」,甚至「自罰」。2005年的一项社会调查中发现,日本人认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负面的笑(比如苦笑、造作的笑等)占到了70%以上,而正面的微笑和大笑只占到20%左右。2011年同样的取样调查中,调查者发现,特别是年轻人已经无法满足于单纯用于社交的尬笑,而是希望从私人范围(家人朋友)的笑到公共范围(公司社会)里都有发自内心的笑意出现,让悦己又悦人的笑容更多地在世间传递。

Lafcadio·Hearn在《日本人的微笑》一书中这样谈到:“对对方来说,最令人心情好的表情是微笑的表情,因此一定要以最令人愉快的微笑面对周围所有的人,这是惯例,是常规。向社会显示出精神饱满的状态是生活的规范,即使是在痛苦万分的时候,也凛然地保持笑容是个人对社会的义务。”这成了一种「礼儀作法」。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出于维持和谐的,本来是一种社交型的微笑,但甚至可以熟悉到与自然微笑“混淆”,可以确实让人感觉舒服心情愉悦的,体贴和理解的传递。我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职业素养”,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一种不仅是关注自我,而会考虑他人的文明。

我们回到中国,想象一下食堂阿姨的脸。如果她对你充满笑容,亲切地问你想吃什么,你会开心一些呢,还是她一脸不屑烦躁催促你赶紧点完赶紧走让你开心呢?

答案大概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们不妨做出一个东西,让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去做一个笑容的输出者。不一定所有人都一定要这样做,我们没必要让一个很伤心的人还得傻乎乎地笑,那样可能就会憋死。但如果一个快乐的人愿意分享喜悦给这个世界,大概会是个好的事情。而且笑会像打哈欠一样有传递的功能,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可以试着传递快乐,整体的氛围会不会能有那么一点点的改变?至少我是这样期待着的。既然我们无法针对到每一个人为他们创造特别定制的温暖,那我们可以试着给氛围营造创造一个机会,从小到大从大到小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

笑容收集器的概念也就由此应运而生了。

而与节日展示的结合是来源于一个不断累积期待的想法。现在的横幅只能看,不能玩儿,且看一下就完了,会让人感觉没有参与感。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分享快乐来参与到节日展示的创造中,会不会更有意思一点儿呢?

笑脸被扫入机器将会累积一分,笑脸被保存、分享给下一个人可以累积两分,累积的数值可以通过能量柱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参与的同学亲眼看到贡献一点笑容会带来改变。到了特定的节日,根据收集的笑脸能量的多少会有一个惊喜给大家,鼓励大家在平时心怀期待地笑起来。

可惜目前的技术条件有限,我们只得把笑脸收集作为二代产品先列入计划,而初代产品收集的是笑声。我们会用凸轮顶杆机构来表示数值,当数值达到100就会清零,同时会有一盏灯亮起,最后通过灯亮的个数来判断积累程度,以此为依据来设置奖励。在收集的过程中也会有人来观察和记录收集数量的过程,统计一些数据为继续改良做准备。

目前的阶段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想法和收集器的产品原型,具体集到多少会有什么样的惊喜,这样艰巨的任务还是交给校学生会内联、宣传部的同学们吧~相信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调研。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试图说服校会接受这样的概念,并改进产品。(伪)

参考文献

[1]马文强.微笑美学基础知识教育对大学生主观感知变化的影响[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01.

[2]卢杭央.对“日本人微笑”的文化考察[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宁波大学日本语言文学专业,2012.

[3]张梅.解读日本人笑的自我意识及文化根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09.

[4]杨琨.日本推出“笑脸度测量仪”,微笑已成国家软实力[J].冶金企业文化,2010-06.

[5]彭林.打开心结与微笑服务[J].中国电信业,2010-05.

[6]黄静文.“微笑行动”行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2007.

[7]郜婕.测笑捕笑教人笑,日本微笑成产业[J].新华每日电讯,2007-10,第014版.

[8]崔庆梅.日本人的「礼儀作法」——微笑[J].日语知识,2006-02.

by杨雅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