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窥视的金鱼缸
1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养宠物的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太自私,贪玩地总也无暇顾及,但我对养宠物这事充满着好奇心。有时候,班里的同学会三三两两地带着自家的兔子鸭子出来“遛弯”,我也会凑过去看个究竟,使劲的拉扯一下兔子的耳朵或者鸭子的脚,看到它猛烈的一挣扎我才肯放手,笑嘻嘻的跑回自己的座位。他们的小主人们恨我恨的厉害,满教室的追着我跑,想讨回他们做主人的那份尊严。
后来,我们家也有了宠物——两条金鱼。那天,我妈下班后特地去了趟花鸟市场,拎回一个圆滚滚的玻璃鱼缸和这两条鼓着眼睛的金鱼。我那天特别兴奋,趴在茶几上瞪着眼睛使劲地看着这两个小家伙,用手指猛地弹一下鱼缸,看着它们惊恐地四散我会忍不住咯咯咯的笑。我拿着鱼网捞起一条,我妈慌忙地从厨房跑过来制止了我,说鱼会窒息。我不解的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鱼是用腮呼吸的,水会提供给它氧分,鱼儿离不开水就像我离不开空气一样。老实讲,我对我妈如此生硬的解释听的并不明白,但对一件事我还是清楚地知道的,鱼的腮帮子在水里一张一合时,这说明它们正在呼吸。
我的天真在我晚上洗澡的时候吃了点苦头。我鼓起腮帮子猛劲儿地钻进水里,在水里模仿着金鱼吐出了一连串的泡泡,我觉得我的腮帮子也开始一动一动地了,大喊一声:“妈……”。声音在我的口腔里转了一圈就裹挟着水汹涌着冲进我的嗓子到了肺里,我下意识的从水里钻出来,咳得撕心裂肺,嘴里尝到了一种泪水被洗澡水冲淡了的咸味。我妈听见我的咳嗽声和哭声脚步匆忙地冲进浴室将我抱起,水打湿了她的衣裳。我哭喊着让我妈把我放回水里,我以为那是我作为一条鱼离开水以后的窒息感。
我家的鱼以一天一条的速度接连死去,两天后便在我家的鱼缸里用它们的白肚皮宣告了他们的灭绝。这也是鱼儿们在我家能生存的最长时间。最短的可能不过十来分钟,那是我爸买回来的鲤鱼,准备用来给我补补脑子。
2
两年前一篇关于留学生的文章在微信里被拼了命的转发,标题好像叫做《留学围城》,大致是将留学生比作了生活在围城里的孩子,大陆学生则生活在这道城墙之外。城里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进不来,两群人用尽了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着对方美好的世界。国内人问国外人,加拿大那边肯定特发达,你们肯定都住别墅的吧。国外人回答说,我们都住的平房,啥也吃不着,生活贼无聊。国内人不信,觉得国外人特矫情。
我粗略的扫了一遍,大呼:“妈的,是篇好文”,拇指轻轻一按,然后又被微信里的另一波人在朋友圈里转发了无数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观点的传播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的同事回国,在北京的街头做了一次随机的采访,一来我们想了解了解国内的人对加拿大有多大程度的理解。二来,我们觉得如我一般的留学生们在听到国内人对加拿大各种奇葩的解读的时候,肯定忍俊不禁,作为一档娱乐节目,收听效果肯定特别棒。然而,当这段采访播出之后,收到的回馈和收听量确是让我们大失所望。为此,我们公司开了一次会,希望找出失败的原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半天,众说纷纭,讲什么的都有。而我已经不记得我当时说了些什么,估计净是些什么不着四六的话吧。
我对那期节目的映像很深。
我的同事问一个年龄稍长的女士:“你知道加拿大XX城市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吗?”
她回答说:“零下40-50度吧,加拿大的维度要比中国高一些,自然气候也比较寒冷。”
同事接着问:“在你的映像中,你觉得加拿大的生活是怎样的?”
女人答:“肯定没有国内生活这么丰富,商店在周末的时候很早就会关门,公共假期的时候也不营业。外国人通常喜欢在假期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去郊外玩一玩,吃吃烧烤什么的。”
一连串的问题下来,女人回答的准确极了。换一个甩着一口“京片子”的年轻人,回答也是一样的准确无误。我能听出我同事在采访时遭遇的尴尬,本想给受访者一份满满的惊喜,期待着对面能回答一句“真的吗?你别骗我”,但事实却是他被噎的如鲠在喉,应付几个“是是是”,然后在慌乱中赶忙抛出下一个问题缓解此刻的困窘。
事实证明,当我们还天真的以为国内的人对国外生活知之甚少的时候,人家早已经把我们这群孤立的异类了解了个底儿掉。因此,围城也就不再是围城了,而是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鱼缸。
3
我可以想见的是,我就是那条被儿时的自己捞出来过无数次的金鱼,外面的小孩一天天长大,对我的生命愈发了解。
原来教过我的一个新东方老师近来混的不错,出了一本书,讲的是出国留学要注意的二三事。从你为何要出国留学,一直讲到国外生活的方方面面。
刚来加拿大时被问了无数次的“你们那几点了”的类似问题再也没发生过,大家已经开始渐渐的习惯一个和他们生活在不同时间轴上的你。而这种渐渐习惯就来自于某杂志上对留学生活的某篇报道,新闻里不断出现的海外华人生活的光景,亦来自于朋友圈里被大量转发的留洋心得。换句话说,对于国内的人而言,他们所不知道的,可能仅仅只有“你们那几点了”而已。
那人们常说的那个“围城”还在不在?当然不在,即便你现在是去坦桑尼亚这样生僻的非洲小国留学,也只不过是换了个鱼缸而已。而那个“围城”早在十几年前,随着中国的第二次移民潮衰退,就如同庞培一样随着历史消殒了。
A小姐是我的一位采访对象,北京妞,性格直爽。在国内拥有良好的家庭北京及教育背景,前程似锦。2000年左右,正值中国第二次移民潮爆发,她毅然辞职选择了来加拿大。像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那批人绝大多数都才华横溢。移民后,有的进了企业,有的当了大学教授,还有像A小姐一样的,成为了当地著名的华人企业家。还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超市老板,其貌不扬,仔细一打听,才知道这厮原来是国内某大学的农业学博士。他们都可以算作是围城里的人。
冯唐可能早她几年出国,2012年的香港书展上他向读者坦言,他出国那会哪里有什么微信微博,就一个新浪新闻,而且新闻量小的一个小时就可以通读一遍。由此及彼,若是想在国内了解国外就更难了,也没这样的条件。这有点像盲人摸象,七嘴八舌,就没一个说话靠谱的。
4
就在不久前,朋友圈又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了,接连好几天,都是各地的朋友们在朋友圈发布自己所在的城市被雾霾“攻陷”的消息。你看,了解国内的实时动态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一件事情。正如那些正在了解国外生活的你们。作为鱼,我当然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