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说

真正的成年人,从不会在朋友圈发泄情绪

2019-01-26  本文已影响4人  土豆的学习成长日记
日更第103天

听说最近有条很火的微博,说当代成年人发泄的四个方式,分别是:换头像,删朋友圈(或三天可见),换朋友圈封面,和改签名。

为此还创造了一个新词,叫做「环保式发泄」,因为骂人之后还需要去道歉,摔东西又舍不得,只能用这种方式暗暗表达自己的不爽。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朋友圈里的几个人,还真的是经常删发朋友圈、改头像,有时候连名字都改了。一周7天,大概有2-3天都在发不爽的朋友圈,还会标注#消气了就删#。

这几个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年龄小(或者心理年龄小),还没有在职场打拼几年,以及总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做不到这些,就不是真的爱你」的文章。

这样的发泄方式,看上去是更「环保」了,但代价却是自己未来的发展前途,远比砸碎一个杯子的成本要高。

换头像、换名字,首先带来的就是:增加了别人的麻烦。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是通过头像来识别微信联系人的,其次才是通过微信名字。如果经常换头像和名字,就会出现「找不到人」的情况。哪怕是给联系人添加了备注,不会出现找不到人的情况,也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闲,又换头像了。

其次,朋友圈里的联系人,大多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集的人。除了亲人,还会有朋友、同事、老板、合作方,所以朋友圈更像是一种当面社交的衍生。对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交集不多的「弱关系」联系人,朋友圈几乎就是他们唯一可以了解你的渠道了。

辉哥提到过,他的两次职业转换经历,都是通过「掘金朋友圈」得到的:如果不是持续在朋友圈里发布自己的思考和有价值的分享,对方也不会主动给他抛来橄榄枝。如果看到你的朋友圈里全都是负能量,有哪个老板会愿意雇佣一个情绪多变的人呢?

有人说,正是因为成年人知道生活不易和无奈,才会选择像这样的方式,来默默消化情绪。但我觉得,这种被动式的处理方式,并不会让生活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只会在消耗完别人的同情心后,选择屏蔽你的朋友圈。

所以你从来不会看到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会选择在朋友圈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只会去想尽办法解决那件引起情绪的事情。


相关文章:
有意义的忙碌,能治愈一切负能量

前一篇:
成为专才前,先成为通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