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书评

浅谈乡土中国

2019-08-27  本文已影响90人  张艾桐

      “生于斯,死于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里,用十四个章节,从多个角度环环相扣,向我们细细分析离我们很近,但似乎又很远的乡土社会。

      整本书以观点和概念为主,同时穿插着一些事例。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许多虽然“奇”,但并不“新”的观点,同时又对那些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提出了“为什么”。“奇”的地方在于,之前从未听他人从这个方面分析,但我说,它不“新”,是因为这些观点讲述的现象很常见,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身边找到这样的例子,所以我们只需花一点时间就能想明白。

      全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土”的看法。“土”这个字,人们提到它的第一反应是带有贬义的,是不好的。这本书里提出“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土的本义是泥土、土地,它孕育出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是生命的起源,是乡土社会的核心。它最初应该是褒义的,是崇高的。去到外地,人们老是会说“水土不服”,老一辈的说法是:把家乡的水或土,混着当地的水喝下去,喝完就好了。旅游时小孩容易生病,我们很自然的就想起这四个字,但却未思考,为什么偏偏是水和土,而不是其他的东西。从中其实可以看出土的重要性,“土”,已经在我们的想法中扎了根。我们会说,农村的人土气,但这是必然的,农村的人以耕地为业,与土地打着交道,生活与土地紧密相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近土者自然也“土”了。

      “农村人不如城市人聪明,知识水平低。”这个想法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会表示“是这样啊。”但,是什么导致他们知识水平低、文盲多?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些知识,依靠着祖祖辈辈流传下的经验也能生活得很好,文字予他们而言并不是必需品,不必须自然也不加以重视。费孝通先生说“这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读书少,而说他们不聪明。我奶奶和外婆都不识字,但他们在老家日常交流不需要文字,看电视可以听声音,打电话老人机有朗读功能,买菜凭生活经验,除了不能增加他们的精神财富,提高思想境界,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相比西方人,中国人对待感情会更加保守、内敛。多数中国人不会把那些热情地表达感情的话语挂在嘴边,而西方人在讲话时会自然而然地说出“亲爱的xx”什么的,这是不同的观念导致的。更甚者,部分老年人之间没有爱情,婚姻的目的在于生育后代,从认识对方到结婚,可能也没见过几面说过几句话。维持着婚姻的可能更多是责任、习惯、或是与子女间的感情。没有爱情,因此不存在出轨、移情别恋、离婚的情况。所以费孝通先生说“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还是举我爷爷奶奶的例子,一天晚上,因为担心吵到我写作业所以没看电视,两个人坐在沙发上,各自发着呆,眼神都黯淡着,更别提语言和眼神交流。他们之间的称呼,总与孩子有关,“xx爸(妈)”又或是“xx爷爷(奶奶)”。我相信,这不是特例,这样的情况在乡土社会中应该挺常见。

      书中还有一点我深有体会:“为了减轻社会的担负,金钱上的往来最好不要牵涉亲戚。”这次举的是我大姨夫的例子,他是那种喜欢“交朋友”、爱面子的性格。他开了一家饭店,朋友来吃他一般都打折甚至免单,没过多久,自然就开不下去亏本倒闭了。而那些朋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朋友,或许只是见过几面,讲了几句话,吃了几顿饭的陌生人。金钱来往涉及亲戚朋友,这“账”就难算了,对方会说,亲情价、友情价、打个折,但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

  《乡土中国》中还有许多值得分析探讨的观点,如无为政治、横暴权力……不得不敬佩费孝通老先生的文字功底,赋予了看似枯燥无味的东西生命力,提出许多非常有建设性的观点建议。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乡土中国》值得每个人都去看一看。

                                          042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