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简友广场想法

1233 知道为什么而活,便能好好生活

2025-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陆不弃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233/1300 天

你好,我是陆不弃。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我们为什么而活: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E.弗兰克尔。

他的代表作是《活出生命的意义》,曾经全球销量超过千万,被美国国家图书馆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

在这本书中,弗兰克尔阐述了人对意义的追寻以及为何有的人丢失了意义,生活在空虚之中,同时,结合他创立的意义疗法,讲解了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生活及死亡。

1.听书笔记

01)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但人性最后的自由,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的自由,这是不能被剥夺的。

而这样一种不能被剥夺的精神自由,使得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且有着它的目的。

02)弗兰克尔说:「事实上,在解决了生存的困苦之后,真正的问题就会浮现,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

总的来讲,人类总是在追求意义,总是走在追求意义的路上。

03)人的首要动力是努力发现生命中的意义,我们不可以舍弃意义而装模作样地去「治疗」病症。

04)人类身上存在两种现象,一种叫自我分离的能力,另一种叫自我超越的能力,这两者绝对不是一个「物」所能拥有的。

05)意义疗法不仅表现出对过去的乐观主义,而且还表现出对未来的行动主义。我们的行为正在决定什么东西变成过去,什么东西变成永恒。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都是「创造自己」的那个人。

2.听书感想

不同的年代,对于意义的追问及探寻,从没有停止。

不管是战乱岁月还是和平时光,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人们都会不自觉的想到生活的意义,自己做的这些事、经历的这些事、遇到的人与事,都有什么意义呢?

与此同时,意义的不清晰,甚至是缺失,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很多人存在,却不知道自己为何存在,很多人生活,却不清楚自己为何而活,在岁月中看不到方向,生活意义出现真空地带。

现如今,这样的情况很多。

工作上996模式,大感冒带来的冲击,经济周期的下行,生存压力高居不下,代际之间的不理解,很多因素促使人们迷茫、躺平。

忙的时候很忙,各种各样的事情,完不成的绩效,闲的时候也忙,忙着各种消遣,刷手机短视频能刷多半天,却很少停下来思考生活的意义,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去追寻什么。

这个问题太难了,太扎心了,难以直面内心,索性不去想,按照每天惯性轨道去自动驾驶,按部就班的去生活,从早到晚,从春天到冬天。

恰恰是因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所以觉得前路如迷雾笼罩,太多问题难以忍受。

而如果找到了意义所在,这些问题便不再是问题,反而成为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正如尼采说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个体生活的意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形而上学,而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指南针。

尼采揭示了生命意义对于个体的影响,明确的目标激发出强大的内在动力,由此个人可以面对种种困难,而弗兰克尔的集中营经历及意义疗法,也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目标,可以分层探寻并设置,比如初级的生存目标即经济独立,中级的自我成长目标即找到职业使命,高级的目标即秉持利他精神为社会共同体做贡献。

有明确的目标,不管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都有相应的意义,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

好的,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