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弄制的生命演进尝试
2018-06-25 本文已影响48人
Zeya
在《重新定义管理》一书中作者提到:“传统组织缺少整合不同观点的渠道,导致我们屈从于团队领导或者多数人的意识,于是一些职能角色发出的极为重要信息被忽视,会导致极大风险”,于是,他开始“期待根据员工意识到的真实张力来持续进化企业结构”,而这个期待,最终使他聚焦在“人们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这个基本问题上,从而探索了“合弄制”这种组织实践。
我理解合弄制的尝试
1. 站在生命视角去审视组织,将其简化为最基础的细胞单元——角色,以及细胞生长分裂后形成的多细胞基础生命体——圈子。这是对组织概念的极大简化。
2. 区分了生命系统的两种基本运动形态,事务处理(经营)和组织生长(治理),并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战术会议和治理会议。
3. 为保持合弄制这种多细胞生命能够持续存活,系统通过多种规则来明确细胞间的分工,包括:
1).通过清晰定义每个细胞的意图、职责来明确细胞间分工清晰
2).透明化记录机制来确保前面的分工定义在整个生命体(圈子)中被真实的运用
3).通过确立章程的最高权威来保障分工不被破坏
4. 正如王立铭老师在《生命科学五十讲》中所说,伟大的分工背后,每一个细胞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一样东西能让所有参与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要去做,那一定存在一个大家都无法拒绝的诱惑。考虑到作者在设计合弄制时反复强调希望组织中的个体都能够主动去发现并提出张力,强调员工随时都可以辞去自己当前担任的角色, 所以,合弄制必须得以使命/目的驱动来替代任务驱动。我理解这也是合弄制实践中最难解决的一点。至少,在我参与尝试的好几个合弄制圈子中,运转一段时间后,就看到只剩圈主和秘书等极少数角色还在提治理张力,其他角色开始打酱油。很好奇这现象背后蕴含着什么。
合弄制的生命演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