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司马光
对于司马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砸缸,毕竟小学课本就学过的,好像课文标题就是《司马光砸缸》,稍微喜欢历史的可能会知道司马光主持编著了那部煌煌巨著《资治通鉴》。若对北宋历史感兴趣,就应该知道,司马光是北宋中后期党争中旧党的领袖。
为了避免大家因对北宋中后期党争陌生而造成对本文的不理解,在评说司马光之前,我还是简略地讲下,历史背景。
党争其实源头在王安石变法,这在《说王安石》中已经简单讲过。当时,在神宗朝,王安石主持历史上赫赫有名,同时臭名昭著,甚至沦为反面教材的王安石变法,他所领导的集团就是新党,即变法派;而反对变法的主要人物就是司马光,他所领导的集团就是旧党,即保守派。而二者的根本冲突在于法该不该变,能不能变。变法背后,各种利益集团,新旧势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从而引发党争,甚至影响了北宋国运。
好了,说回正文,我们还是简单说下司马光的生平。
司马光,北宋年间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可以说是一个年少英才,幼时便熟读各种经典,二十岁中进士及第,从此步入官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
司马光为官早期,一直在地方任职,据史书上所写,其在地方任职期间政绩斐然。后来随着一步步升迁,终于调入中央,担任谏官,而谏官这个职位,可以说充分发挥的他的特长。对皇帝的言行规劝引导,为百姓疾苦发声。真有古之士大夫之风采。
待到神宗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而司马光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其实,在王安石变法早期,虽然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并非完全认可,甚至经常在朝堂上互相辩驳,但他并未对变法表现出强烈不满。直至后来王安石在实施青苗法时,司马光发现其中弊病,才开始表达不满。在这之后,司马光发现王安石变法过程中过于执拗,无法听进旁人意见时,他知道再也无法与之沟通交流,于是退居二线,着手编纂《资治通鉴》。
在神宗皇帝去世后,因小皇帝年幼,由太皇太后主持政务,司马光被再度启用,而也是在这段时期,司马光主持废除新法,甚至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执着一次,最终新法尽废。
我很怀疑司马光在最后废除新法的心理斗争是怎样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新法却是有问题,有缺陷,另一方面,窃以为是否对王安石有意见呢,当然斯人已矣,已经不可知了。
其实,新旧党争除了最开始还抱着理念不同的想法外,后面越来越变味道了,甚至到了后来,完全就是敌人支持的就是我们反对的,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支持的。而司马光即使道德再高尚,水平再高,也不能免俗,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司马光自己,而是代表着一个利益集团了,也因此一旦抓到机会,必然对新党除之而后快,包括他们的新法,甚至苏轼只是为新法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被视为叛徒,被一贬再贬,甚至跑到了海南岛。
想不明白,为什么司马光和王安石就不能做下来心平气和的聊一聊,不过政治不是我们能像明白的,如果真如此,哪还有新旧党争,另外,王安石那性格,死人都得被他气活,更何况是司马光这样一个老儒。
然而,司马光与王安石,这对劲敌能否想到,他们的变法会深刻影响到北宋时局,甚至到了徽宗年间,新旧党争仍然不断,而这也是导致北宋衰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党争害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