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67年)

2020-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晨简之书客

【原文】

【经】

二十有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

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冬,杞伯姬来。

莒庆来逆叔姬。

杞伯来朝。

公会齐侯于城濮。

【传】

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非事也。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

夏,同盟于幽,陈、郑服也。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非礼也。原仲,季友之旧也。

冬,杞伯姬来,归宁也。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晋侯将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夫礼乐慈爱,战所畜也。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战将饥。”

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

【笔记】

先说嫁到杞国去的伯姬。鲁庄公似乎是相当宠爱这个女儿,女儿嫁到杞国不到二年,本年春,鲁庄公就到洮地与女儿会面。可是这一举动,仍然招到批评。理由是,你是一国之君呀,不能随便乱跑。比如天子,要出去玩只能是以宣扬德义这个理由,诸侯要出行呢,必须是因百姓之事。卿呢?没有国君的命令是不能出境的。这次鲁庄公因家事出行,错,所以被《春秋》郑重其事的记载下来。

此次会面没多久,到了冬天,伯姬干脆就回娘家了。《传》中解释,“归宁曰来”,也就是说嫁出去的诸侯之女回娘家探亲,用“来”,表示还会回去。如果用“归”,就表示来了就不回去了。如果是国君夫人回娘家则用“如”这个词,比如“夫人姜氏如齐”。这是用词的体例。

这里,鲁国很热闹呀。大女儿伯姬回娘家了,小女儿叔姬又要出嫁了。叔姬嫁到莒国,莒国大夫庆来到鲁国来迎亲。

不光如此,女婿杞伯也来到鲁国来朝见鲁庄公。这个时候的鲁国公室,可谓其乐融融。当然,家天下的政治体制,婚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外交的一部分。

接着看外交。六月,鲁庄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在幽地会盟。幽地,属宋国。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在幽地也有次会盟。那次有很强的针对楚国的意味。这次是什么原因呢?“陈、郑服也”,陈、郑这两个小弟又表示要归服齐国,认齐桓公为大哥,所以大家再聚聚,叙叙兄弟之情吧。老大齐桓公当然是最开心的了。此外,鲁庄公与齐桓公在城濮又会面了一次。

再有就是,季友又到陈国去了。因为他的老朋友原仲去世。杜预认为这个原仲就是前年到鲁国来的陈女叔。这两个人私交不错,老朋友去世,季友当然得去吊唁。不过,《传》仍然持批评的态度,你这是私交呀,怎么能把私事就私自出境呢?所以,又被《春秋》记载下来。看来被记下来的大都不是什么好事。

再接下来看战事。去年我们不是看到小国虢国生猛得不得了,竟然一年两次攻打晋国!什么刺激了它?根据《史记.晋世家》的记载,是因为群公子中有漏网之鱼,逃到了虢国。虢国不自量力,为他们出面,所以才有了攻打晋国的举动。晋献公是想打回去的,但被士蒍劝阻了,看看士蒍的说辞:“不急着去打回来。虢公这个人一向自以为是、骄傲自大。去年跟我们干了两仗,似乎是占了点便宜。但这样一来他更加骄纵自满,国内会对民众暴虐,不懂得争取民心。一旦虢公失去了民心,我们再去攻打虢国,还有谁能抵御我们?礼乐慈爱这些,是作战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百姓懂得谦让,和谐相处,爱护亲人,哀痛丧事,这样才可以对外用兵。可是现在虢国不具备这些,反而多次对外作战,民众的土气就会受挫。”士蒍的判断是,虢国尽早内部会生乱,“且待其乱”。

战争胜负的因素在战争之外,这是儒家一惯的观点。《春秋左传》充分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如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也是这样的思路。

最后,还记得鲁庄公十九年(前675年)周王室的子颓之乱吗?当时卫国可是支持子颓的!后来在郑国和虢国的帮助下,周惠王总算复了位,但居然一直拿卫国没办法!周王室真是悲哀!还是得靠霸主齐桓公。周惠王想了想,便派召伯廖赐命齐桓公,你给我把卫国好好教训一顿!下一年,齐桓公果然出兵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