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7人  无赖宵小

\begin{matrix} 参考书目 \\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end{matrix}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总量变化。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政府预算、就业、国际收支等等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其中,收入总量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做现代收入理论。虽然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问题、总量问题,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并不宽泛,而是紧紧围绕收入的决定、波动和长期趋势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统一的。主要有: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第二节 GDP 核算理论

一、GDP 的含义

1、什么是 GDP

GDP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者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如何理解 GDP 的含义

二、GDP 核算方法

假设经济时封闭的,且只有家庭和企业两部门,经济活动是一次性的,那么不难看出,经济中总是有:总收入 ≡ 总产出 ≡ 总支出,所以,可以从收入、支出和产出三个方面核算 GDP,这就是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GDP Measured Using:(i) the product approach;(ii) the expenditure approach;(iii) the income approach

1、支出法:

按照对一国或地区的产品与服务的支付核算 GDP 的方法。对产品与服务的支出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

(1)私人消费 C

是指家庭对消费品和消费性服务的支付。通常包括了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几个方面。

(2)私人投资 I

指资本品的形成过程,区别于金融投资。私人投资包括:

(3)政府支出 G

政府有四个层次:

政府支出是为了履行社会计划者、管理者与干预者的职能。政府购买支出包括了消费和投资支出。

(4)净出口 NX,NX = 出口 - 进口

在两部门经济下,即只有家庭消费和企业的投资支出,按照支出法核算的 GDP = C + I;三部门经济下,GDP = C + I + G;四部门经济下,GDP = C + I + G + NX。
可以看出,社会总需求由以上四个部分组成。

2、生产法:

GDP = 社会总产出 - 全部中间投入。或者:
GDP = 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或者:
GDP = 经济活动的全部增加值之和。

3、收入法:

按照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获得的收入核算 GDP 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对不同的收入进行区分:
NDP(国内生产净值) = GDP - 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 = GNP - 折旧
NI(国民收入),是指要素报酬只和,包括了工资、租金、利润和利息。NI = NDP - 间接税 + 政府对厂商的补贴(转移支付)
PI(个人收入) = NI - 社会保险 - 企业利润留成 + 非商业利息(如国债利息) + 转移支付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 PI - 所得税。按照最终用途,家庭可支配收入用作消费和储蓄,所以,DPI = 家庭消费 + 家庭储蓄。
上述各项经过调整,可以写为:
GDP = 家庭收入 + 厂商收入 + 政府收入 = ( C + S1 ) + S2 + TN = C + S +TN,其中 C 为私人消费,S 为私人储蓄(家庭与厂商储蓄),TN 为政府净税收,即税收 - 转移支付,构成政府储蓄。
所以,GDP = 总消费 + 总储蓄。
如果考虑对外经济部门,假设外国在本国获得的要素报酬及转移支付为 Wt,那么 GDP = C + S + TN + Wt

4、宏观经济恒等关系:

在总量经济中,始终都有:总产出 ≡ 总收入 ≡ 总支出
 首先,假定经济只有两个部门,有 C + S = Y = C + I,或者,有储蓄 S ≡ I。
 其次,三部门经济下有 C + S + TN = Y = C + I + G。
 再次,假设经济有四部门,一国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所获得的总收入就为 C + S + TN + Wt。在四部门经济下,宏观经济的恒等关系就应该表达为:C + S + TN + Wt = Y = C + I + G + NX,
 储蓄 ≡ 投资 恒等式只是一种定义恒等或者会计恒等。因为无论宏观经济是否均衡,是否充分就业均衡,是否存在非意愿存货,恒等关系始终存在。

三、GDP 的缺陷及其表现

1、GDP 是用来反映经济的福利水平与资源利用的状况的。

GDP 的缺陷是指 GDP 不一定能够准确经济的福利水平与资源利用状况。主要表现在:

2、对 GDP 核算体系的修正

由于 GDP 在衡量经济福利方面存在缺陷,人们期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准确的反映经济福利的总量指标。迄今为止,绿色 GDP 是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之一,尽管对此存在争议。绿色 GDP 以传统 GDP 核算为基础。绿色 GDP = GDP - 资源耗费价值 - 环境修复成本 - 计入 GDP 的怀产出 + 未计入 GDP 的好产出。可以看出,上述各项的核算在技术上十分困难,所以,与其说绿色 GDP 是一种核算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正确的增长力量。


第三节 物价指数

一、物价指数

1、什么是物价指数

物价水平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中的物价水平(pricelevel)是指所统计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加权平均水平。经济学用物价指数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化。物价指数的建立,首先需要确定说要统计的产品与服务篮子的大小。我们也正是按照篮子的特征对物价指数进行分类的。其次要确定基期(对比期)与预测期(观察期)。再次要确定篮子中产品与服务在不同时期的价格水平与占总篮子的权重。所以,
物价指数 = 预测期物价水平 / 对比期物价水平 * 100%

2、物价指数的分类

按照统计篮子的特征不同,可以将物价指数进行分类。

二、消费物价指数 CPI

1、CPI 的构造步骤

2、CPI 与 GDP 平减指数有何不同

3、CPI 的缺陷

三、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当确定了 GDP 平减指数以后,就可以得出
实际 GDP = 名义 GDP / GDP 平减指数
衡量实际 GDP 的最简单办法是选定基年,用基年价格计算不同时期的产出即可得出实际 GDP 的增长率。

例1:

假设 1990 年的 A、B 商品产量为 qa0,qb0 价格分别为 pa0,pb0,1991 年的 A、B 商品产量为 qa1,qb1,价格分别为 pa1,pb1,那么以
1990 年价格为基期,1991 实际 GDP 的增长率就为

如果选择 1991 年价格为对比价格,那么就会有: 可以看出,选择的基年不同,g 就不同,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可用链式加权法进行几何平均。方法为:

例2:

1990 年每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分别为 P1 = 5,P2 = 10,P3 = 15,产量(和消费)分别为 Q1 = 20,Q2 = 25,Q3 = 10。1991 年每种类商品的市场价格为 P1 = 6,P2 = 10,P3 = 20,该年每种商品的产量(和消费)分别为 Q1 = 40,Q2 = 25,Q3 = 20。求 1991 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以 1990 年的价格为基年价格计算实际 GDP 的增长率就是分简单。

四、失业概览:

1、概念:

失业是指失去了工作并愿意工作的劳动人口。所以经济学所研究的失业人口是非自愿失业人口。

2、失业的分类与均衡:

根据失业的成因,可以将失业区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类型。于此相关的指标有:

3、中国劳动市场的几个特点:

较低的失业率对应着较高的福利水平。虽然我国劳动市场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着一些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