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2019读后感合集

雪泥鸿爪 ---------看卷<苏轼十讲>有感

2019-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书声2020

书声 2019 / Nathan

书中说考证苏轼年轻时把自己看成是”鸿”,读书人的理想就是有功名,有了功名就可以享受朝廷提供的各种服务,其中百姓不可得就是驿站,不同的级别可以不同的饮食,交通便利及随从,旅途中这些是最不易的事情,没有功名的读书人有三个出路:行医,教书或小商人,这些都没有权利用到驿站,所以这三个职业范围就不会很大,一般百姓从京城到海南是没有可能的,半路就会死在路上,这里的“鸿”可以理解成现在坐飞机出差,一朝文章名满天下,年纪轻轻就可以坐飞机出差还有豪华套餐含随从,何等风光,也就是从旧学问里找到皇帝认为满意的行政方法,一段时间后各种问题总会出现,皇帝要换人了,可以理解的。

鸿书飞信是应该就是当时一个想法或者是近距离的游戏,清末英国军队在广州上岸了,用驿站的马传书到京城路上都走了半个多月,可见“鸿”的可靠性是不行的,只是说说而已,停留在诗中罢了。书中的场景使我想古人总是让很多不可思议的物体做许多它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用乌龟的壳占卜未来,给龙王送牛羊甚至童男童女让天空下雨,说天上有麒麟是盛世的预兆。类似的事情一代又一代,这也许就是鲁迅所批评的拿来主义,不用自己努力;今天的我们花很多时间读过去的书,想想有有了电报,电话,无线电,互联网,我们一直在用,很少在创造,从过去的故纸堆去找解决方案,还说是新法,最多就算是旧法新用,终于我们的党从西方请来了马列主义,四十年走过了她们两百年的路,今日重读这些文章,如何从过去套路中走出来,过去的大文豪过着一般人无法企及的生活,工作环境,他们不如意的时候,写写画画,真的是在抱怨和以景述意吗?真的有可能就是就事论事呢!没有其他。

唯一觉得有借鉴的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此渺小的个体在如此巨大的时空中飘荡,而居然能够重逢,那简直是个奇迹,足可快慰平生;小区的小鸟们看上营养都是不错的,胖胖的,走起路来慢悠悠的,飞起来也不是很高,就是飞起来也不会飞行距离也不会很远,小伙伴经常在一起觅食;候鸟就不同了,骨骼硕大,瘦骨嶙峋,展开的翅膀遮天蔽日,稍受惊动,瞬间起飞,直飞高走,候鸟总有机会可以飞回中枢,成就完美重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