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3《杨绛传》—— 修剪世俗的欲望,清净自在地活着
岁月静默沉淀
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大水中,不觉水流。
——————
能被称为”至亲至爱“的关系,最确定无疑的当数父子母子。比友情更浓厚,比爱情更长久,人人皆有,或许是上苍对世人的垂爱。
可惜的是,父母之于我们,是自始至终的呵护,而我们对于父母,常要度过童年的无知、少年的叛逆,直到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之后,才能稍有体会他们的爱是多么深沉。世间最令人心痛的,不是爱而不得之类的种种情爱,而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不可挽回。
中国人对感情向来含蓄,尤其是亲情,鲜有语言上的表达,父母之爱多沉默,而我们在这方面也很腼腆。
——————
父母要赢得孩子们的尊敬,而不是赢了孩子。
世间万物皆有联系,一个人活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受各种各样的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父母对我们人格形成的影响。父母的性情,虽说不会完全复制到孩子身上,也会有明显的印记。杨绛温婉又不失刚强,无疑有父母的缘故,而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是有几分相像。
————
杨绛父亲说:生活程度不能太高的,
————
不被繁荣遮蔽双眼,不被俗尘蒙住心智,不受外物牵绊,简单生活,这是杨绛父亲对孩子们的期许。尤其是”善良“二字,杨绛父亲始终恪守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好人“,尽己所能地去爱人。
————
杨绛父亲教育子女向来遵循自己的原则: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自立自强是一个人多么重要的素养。
—————
天下的好东西多着呢,你能样样都拥有吗?不与人争,修剪世俗的欲望,清净自在地活着。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诱惑繁多,不经意间就容易迷失自我,利欲熏心的大有人在。活这一生,岂能只为钱财疲于奔命?
杨绛母亲即便吃亏,也不多言多语,不去计较,也就没有烦恼。
—————
杨绛生在富裕家庭,可她从未有多少大小姐脾气,有佣人可以使唤,却从不对人指手画脚,时时刻刻都谦逊有礼。力所能及的事,从不去麻烦旁人,而旁人但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她都会诚心诚意地施以援手,
名与利,在杨绛的人生中从未有过一席之地,纵然荣华富贵惹人艳羡,但于她而言,维持温饱即可,在她心中,尚有更多值得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