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美人说好玩的历史

历代各朝兴衰史对于个人成长的启示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2人  土豆的学习成长日记
100天日更挑战:第99 /100天   封面图拍摄于墨尔本大学

这几天开始重听谢老师的《人文课堂》,听到中国古代历史这一部分时,注意到了几个有意思的点。

1.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当时比较大的几个思想流派分别是儒、墨、道、法。人们想要解决当时的战乱,前三派追寻的都是如何回到过去(儒家追寻恢复周礼;墨家追寻夏朝;道家追寻更早的小国寡民时代),只有法家追寻的是如何向前走(如何在当下的战争中胜出)。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是信奉法家的秦始皇胜出了。

启示: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过去,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时期。

2.

汉代建立起了一套三纲五常的儒家体系,并且通过垄断教育把这套体系推行到全国,使得所有人自发地去维护和执行这个体系,从而大大减少了管理成本。

启示:国家需要搭建系统来进行管理,个人同样也需要搭建系统。通过系统,可以促进自发行为的产生,从而有效达到目的。

3.

宋朝是众所周知的军事弱国,但宋朝开国皇帝是通过兵变上台的,本人其实是非常懂军事的。正因为知道武官会存在的问题,所以才重文轻武。但后代的皇帝都不懂军事了,还要死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所以最终也败在军事上。

启示:知道一个知识点,还要知道这个知识点的使用边界和局限性,否则就是非常危险的。

4.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拒绝对外交流,不巧的是刚好当时西方处于一个高速进步发展的阶段,倘若那个时候能有更多的交流,中国也许可以更早接触到西方文明。而清朝比明朝更封闭,是因为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清朝人的思想禁锢更多,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更差。

启示:个人也需要有保持开放的头脑和快速学习的能力。

其实以上几个例子,都可以用达里奥在《原则》中的核心思想来解决,那就是:极度理性,极度开放。

正如「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这句名言一样,在个人成长中,同样的问题可能不会再犯第二次,但是总会犯同样类型的问题。保持理性,保持开放,也正是个人成长中的核心秘籍。


相关文章:
如何做到10倍成长?

前一篇:
效率第一,形式第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