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生活、文字自由写

躲不过去的自我扎心:深挖你就进化了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66人  牛牛的Annie

想吃大餐的我和牛牛,晚上是用泡面解决的。

下午参观完央美的美术馆,听导游最后讲解了为啥建筑外面会“流汤儿”后,一行人上了大巴。

分3拨行动:

798

三里屯

酒店

我们是第三拨儿。在车上就计划回酒店吃啥,烤鱼,干锅菜花。

进酒店,饭厅的灯关着。

感觉不对,以为有另外一个饭厅。不死心地进去一看,一个服务员正啃着饼,好奇地抬头看着我俩。

“请问吃饭是在这里吗?”

“对,不过我们今晚不营业。”

……

好吧。

太累了。想起来昨天观察自动贩卖机有卖泡面的,低头对牛牛童鞋说,“咱俩吃泡面吧。”

车上睡得晕乎乎的他,立马跳了起来:

“耶,太好了。可以吃泡面了。”

我……

绕过来,摆泡面的2个格子里,是空的。

我俩面面相觑:这得多小的概率。

回去继续问啃饼的小哥哥,“就在机子里面呀。”

“没有了。”

“那你们出门往右边走,20、30十米就有一家便利店,有卖的。”

还能咋办?

出门右拐。过了一家银行,果然有家便利店。

拿上2包泡面,又一狠心,买了一袋肯定吃不完的麦片,加一瓶甜牛奶,准备给自己做牛奶麦片。

结果可以想象,眼大肚子小,连泡面都没有吃完,就先睡了一觉。

牛奶+麦片,当作夜宵?

(算了,不能放任自己)

累的时候,明显感觉意志力掉到地底。

下午在松美术馆时,绕到了院子最边上,结果,路不通,不能耽误跟大家汇合,看看美术馆背后有一条明显就不是为客人准备的路,犹豫了一下,是退回去耽误更多的时间、无视别人的提醒踩着草坪过去,还是继续向前?

继续向前。

结果是兜了一个圈子,到车上的时候,已经比预定的时间晚了7分钟。

领队说,“要表演节目。”

一脸懵逼:什么时候有这个规矩的?

“第一天集合就说过呀。”

好吧。

从另外一条路跟他娘比赛的牛牛童鞋,被我隔空喊话去帮忙取包,成功被拖累,成了倒数第二个上车的。

郁闷的他只好上去补了昨天因为睡觉错过的自我介绍。

我以为自己能躲过去。

结果当然没有。

领队催的时候,牛牛同学在旁边提醒,“妈妈,你可以唱《窗先生的来信》。”

我才不要。

自从知道这不是一首童谣而是一首情歌以后,就不想唱了。

就像有些事情变了以后,心里关上了无数道门。

格莱恩·布兰德在《一生的计划》中,引用了很多当初学英语时,一位老师常看的《圣经》中的一些黄金法则。

不同的是,格莱恩成功了。而当初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只是在贫困线上挣扎——不过,照他们的说法,内心富足。

不由自主想要去思考这里面的差别究竟在哪里?

是因为老师的学历不高,只有高中学历?

还是因为他守着美国西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做着自己的木工活儿?

或者,是因为他的主业,并没有做到顶尖?

结合近一年的接触。我想,很可能的原因,是不够专业吧。

如果足够刻薄(尤其是对自己的话),会发现很多的结果,在一开始就写着呢。

你的时间花在了哪里,生产力就在哪里。

去年的此刻,我在给自己的2018年定计划。再翻的时候,发现只有1/3的目标实现了。

做得最好的,是“反思”。

这一条,让我深深受益。

可是,其他一堆的目标没有做到,还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挫败感。比如说,有一个目标,我明明不喜欢,还是给自己定了,果然,完成率0。

再看2017年走过的坑儿,2018照样掉了进去,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有出来。

也要看到好的地方:

以前目标写完了会扔到一边,现在会不停地回顾。所以看到时间的花费明显跑偏,虽然深究背后的原因,很扎心,但还是想要去挑战,并且真的去做了。

我知道短期未必会有效果,不过,不做永远跟目标是平行线,想实现,太难了。

每一次扎心和痛苦的背后,都藏着机会。

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是自己的当头棒喝。比如这句:

“成功是一个人事先设立的、有价值的目标被循序渐进地变成下现实的过程。”

讲真,下午在红砖美术馆参观,坐着看一位艺术家把画好的油画,用一根长杆、通过走钢丝的方法,从这一个山头运到另一个山头的时候,我想的是,“这有啥意义?一点儿价值都没有。”

又马上觉醒,什么才叫意义。

是不是一定用自己的“意义”标准,来判断别人做的事情?如果别人如此这般对自己,我会如何?

这么一想,对他的行为,就理解了一些。看着他认认真真地把画运过来,放到架子上,拿着长杆,继续踩着钢丝到达另一个山头,运后面的,不由升起敬意。

只要自己认为值得做,并且做好了的人,都值得尊敬。

是的,不止做,还做好了。

因为,如果过程认真,方法正确,结果好是理所当然的呀。

譬如,睡前翻几页书,回顾一天,思考哪些事情其实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

譬如,明明有些事情知道该做,就别拖了,欠债的感觉,哪里会好?

又到时间了,就这样吧。

晚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