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收获
昨天下午是我们太康焦点三期第十次课程,由何颖颖老师为大家讲解了Sf BT 的一个重要基本信念,还重点学习了共情和具体化两个重要技术。
先来说说sf BT的重要基本信念:没有所谓抗拒的来访者,如何与当事人合作才是重点。焦点中视当事人的抗拒为,保护自己的方法,是提醒辅导者要谨慎处理与放慢脚步,或者辅导人员的失误没有贴近当事人的需求与目标。
如果出现了抗拒怎么办呢?辅导者脑海中要有此路不通绕路走的信念,还有就是有效继续无效改变。当事人之所以抗拒说明辅导者和当事人的关系没有建立好,所以要想充分的让当事人信任自己,一定要先建立好良好的关系,因为关系大于一切。另外还要考虑辅导者的方式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合适,时机是否成熟等。
再来说说共情。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也就是说发自内心的去感受对方的感受,还要通过语言、眼神、动作等自然流露。共情不是说情。共情就是要放下自己的价值观、评判是非的标准等,站在和来访者平等的位置,去感受去理解来访者。共情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体验;理解;表达并取得反馈。如果能将共情与重新建构很好的结合,就能看到来访者身上的资源与正向力量。总之,与当事人共情时,要更多地关注眼前这个人本身。
岳老师的一句话更总结了共情的意义:当家长不能共情到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仅关闭了房门,还关闭了心门;如果家长能共情到孩子,孩子打开的不仅是房门,还会打开心门。
具体化技术也叫澄清,是助人者协助当事人清楚、准确的表达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等。它是指深入、具体地聊当事人想聊的话题、内容,而且怀着尊重、好奇、理解的态度去倾听、换位体验当事人的感受。
举一例来说明对具体化的理解:如,当学生告诉我们说:老师我接下来一定会改变。
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去欣赏赞美孩子,“呀,你决定改变了,太好了!”然后用具体化技术去问孩子以下问题:接下来是什么时候呢?你说你要改变,怎么改变呢?改变什么呢?改变后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改变成功了你最想先让谁知道呢?到目前来说,要想开始改变,可以做的一小步是什么呢?这一系列的问句是在引发孩子思考,他所说的接下来的改变是一种具体什么样的状况。这里的问句就是对具体化技术的展示。
今天,通过对昨天所学内容的梳理,更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更希望自己能够把它运用到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中。在此再说一句:何老师,辛苦了!还要感谢一起学习的小伙伴,有你们陪伴,感觉很温暖!
程学英焦点网中九坚持分享第337天2019.1.27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