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与龙泉哥窑
“传世哥窑”、“哥(官)窑型瓷器”与“龙泉哥窑”三种类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哥窑的确切地址在哪里?在“五大名窑”中,哥窑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由于烧造传世哥窑瓷器的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致使学术界对哥窑有诸多说法。2017年,故宫隆重推出的“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为我们揭开了很多历史遗留的问题。
关于哥窑现在有很多种说法,“传世哥窑”、“哥(官)窑型瓷器”与“龙泉哥窑”等等,人们往往将他们混为一谈,但这次展览对此做出了区分。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吕成龙在谈到这三者关系时讲到:“传世哥窑跟哥窑型、官窑型还有龙泉哥窑可以明确是三类不同的都是青釉带开片的瓷器,为什么要明确这三类东西呢?因为过去一些专家没怎么见过传世哥窑的东西或者是只是隔玻璃柜子看过,他们就把出土那一类的龙泉哥窑或者是哥窑型、官窑型的东西认为跟传世哥窑是一样的,这样来研究一锅粥,所以越来越乱,明确这三类研究就会很清楚。”有类似藏品鉴赏送拍一线拍行征集《壹陆陆》 《叁捌壹柒。》 《捌零柒叁》
那我们该如何区分和观看这三种类型的“哥窑”呢?吕成龙介绍到:传世哥窑造型仿古铜器比较多,显得古朴典雅,比如说簋式炉、胆式瓶、罐耳瓶,还有鼎式炉,都跟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造型有关系。第二个特点是釉一般灰青或者是米黄、浅米黄色,灰青多,浅米黄少,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第三个特点就是“金丝铁线”,五大名窑每个都有最主要的特征,哥窑就是开片,最典型的片纹是灰黑色的纹路,大片纹之间夹杂着小的片纹,纹路是土黄色的,所以起的名字叫金丝铁线这是最主要的特征。
另外釉面不是很亮,像人的脸刚刚出汗的感觉,有一种油腻感或者是凝固到表面的感觉,油腻感因为釉面很细小的坑洼不平,使光线产生散射在视觉上造成一种效果。个别的器物,釉面好像粥皮的皱纹,或者是一碗奶表面飘的皮,吹下产生的褶皱,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当年我的师祖孙瀛洲先生曾经起过一个词叫“润泽如稣”,就是形容哥窑的釉面美的特点。这是传世哥窑瓷器,它的胎子基本是灰黑或者是深褐色,这是传世哥窑瓷器最主要的一个特点。
官窑型、哥窑型的开片不一样,它的开片一般是灰黑色开片,片纹比较大,釉面也不像传世哥窑一样有油腻感。它的造型跟传世哥窑也有一些区别,传世哥窑都是小件特别多,很小巧的,哥窑型这一类,跟杭州老虎洞发掘的元代的东西很接近,又像官又像哥,所以有时候叫官窑型,有时候叫哥窑型,这是一类。
龙泉哥窑,哥窑这个名字跟龙泉有渊源,新中国成立以后对龙泉地区的窑址考古发掘,发现了一类瓷器,龙泉主要是烧灰白胎、粉青釉,北宋时期烧透明釉,南宋主要烧粉青釉,龙泉也烧一类黑胎,灰黑胎的。釉子也是青釉,大开片,但是开片跟传世哥窑和哥窑型又不一样,它是一种白色纹路凸起来高出釉面的一种开片,有可能是在地底下受到水的侵蚀形成的,很像哈密瓜表面,所以明代的文献叫“白色缎纹”,明代陆申写的《春风堂随笔》里边讲到的哥窑白色缎纹应该指龙泉哥窑。它的釉透明,玻璃质感特别强。
明清仿哥釉主要是仿开片,造型上不模仿,它的开片都是一种灰青色或者是带点儿浅黄色,从成分上看这三种东西也不一样。比如景德镇仿哥釉瓷器釉子当中氧化硅的含量明显比传世哥窑高,不在一个区域里,所以说它是不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