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反馈活着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宣布,为了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她每天录一段读的书,然后把音频放到网上,让大家帮忙监督。
开始说的是每天上传一个音频,结果第二段是两天后发的,第三段又是两天后发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刚才我去看了一下,第三段的更新时间是14天前了。
我猜,她放弃的原因是 —— 没有反馈。第一天,音频播放次数还有40几次,三五条留言。第二天开始,播放量就成十几次了,留言干脆都没了。朋友一看,「都没人听嘛,那我还忙活个什么劲儿!」
现在,我们的都焦虑,都着急。做一件事情,马上就要看到效果。没有反馈,就很难持续做下去,觉得没意思。
可是,实际情况是,行动和结果之间是有延迟的。在一个短的时间限度内,行动不会立即得到结果。只有把时间跨度放大,持续地行动,才会看到结果。这就像砌墙。第一个人砌了100块砖,1个小时后他就放弃了。没人会说他好厉害。第二个人一直不停地干,用了一天时间砌了5000块砖,把墙砌好了。面对着坚固的墙(结果),大家会说「你真棒!」
想持续地做一件事情,直到成为习惯,应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简单原则和不要太在意结果。
1、简单原则:
一件事情越容易开始做起来,那么也就越容易持续去做。
比如我的那位朋友。她可以提前把电脑打开,话筒、音箱都调好,坐下就可以直接开始。一旦开始录制了,念几段之后,嗓子开了,就会一直录下去了。
看到这里,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设置了哪些计划,却因为步骤繁琐,总是还没开始自己先烦了,导致计划搁浅? 提前动起来,把「启动条件」简单化,当你想开始的时候就能立刻投入进去,好像打一个响指那么简单。
2、不要太在意结果:
我的朋友定设想过非常美好的结果:播放次数「蹭、蹭」上涨,留言区讨论热烈,自己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于是加班加点为听众们奉上更多更好的音频。
设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她产生了自我怀疑,不再坚持。
其实,她应该把注意力多放在「持续录制」这件事情上。每一天都上传新的音频,直到把一本书录制完毕。接着,是第二本,第三本......把培养每天录制的习惯作为重点,而不是录制后得到的反馈。
另外,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两次中断,不要自责,这是正常的。应该正视这种偶尔的停顿。之所以有「半途而废」这句话,就是因为太多人曾在过程中间停了下来,不再继续。人都会有这种想法。只要记住,每次停顿不要太长时间,要尽快地恢复持续做事情的行动,否则想再抓紧就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