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男性的“繁衍感”

2020-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给自己温度

从心理学家艾里森的划定标准来看,一个人从出生到衰亡经历的八个时段(婴儿早期、后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成年早期、中期、后期)每个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任务以及相应的特征。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行为中良好的特征是关心。

“繁衍感”是什么

根据相旭东编写的《心理疏导技术》一书所提,繁衍感是指进入中年,人们开始关心下一代。父母们感到,他们通过教育孩子,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无子女的成人通过与年轻人一起互动,也会感到生活的丰富。没有形成繁衍感的成年人会陷入一种停滞感当中,表现为一种空虚和对人生目标的怀疑。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段与一位女性朋友的交流。她对于事业没有更多的期待与目标,但非关爱自己的小孩,小孩每一次的变化都让她感到由衷的欣慰与激动。她对与其在关爱孩子这方面上没有共鸣的女性,产生无法理解的感受。甚至有时对男性为何不愿在家中与自己的子女待在一起感到奇怪。我用“繁衍感”爆棚来形容她一点都不过分。我曾经这样来分析她的疑问,一是中国对女人“相夫教子”的角色定位,她很好地把握了。二是中国对男性的角色定位,导致了男性无法获得与她相同的角色体验,所以无法与之共鸣。

自从知道“繁衍感”这个概念后,我对成年男性如何获得“繁衍感”产生了研究兴趣,既然繁衍感是成年中期人类所共有情感,女性的繁衍感可以从对子女的照顾中获得,那男性又是如何获得的呢?

作为一名中年男性,我就以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下男性“繁衍感”的如何获得。

男性获得方式

通过对于自身思维的梳理,我将男性“繁衍感”的获得方式为两种类型。情感获取对像分为四种:子女、他人、事业、社会。在思考的过程中“立言、立功、立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中国传统价值观不断涌现在我的脑中,促使我对“繁衍感”提出了如下获得方式。

直接获得 成年中期男性通常情况已成家立业,拥有一至两名子女。繁衍下一代不仅仅是孩子出生,还有子女的教育与陪伴的任务。男性与女性相较而言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子女实际动手、理性思维,男性家长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发挥自身所长建立起与子女之间的联结协助子女成长,我认为是男性获得“繁衍感”的最直接方式。子女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唤醒男性家长角色的成就感,进而产生获得感。这种事例只要环顾朋友圈中男性的信息发布,即可窥视明了,某种意义上子女的成长,是男性“小我”成就的一种体现。

间接获得 当男性进入成年中期后,经验的积累、处世的技巧、知识的宽度都进入了人生发展阶段的顶峰。按照守恒原则,前期的积累已到了输出的阶段。中年男性好讲人生、喜说道理的现象比比皆是。本人认为,从中年男性视角看,以上行为具有明显的“利他”动机,动机来源于中年男性获得“繁衍感”的需要。所以间接获得的方式又分为三种形式:

1.引导他人成长 “立言”式获繁衍 中国人自古以来,天地君亲师都是最受尊重的五个元素。具有一定成就的中年男性都会将传承衣钵作为自身存续的一种重要方式。生育子女从生物层面看是一种自身存续的方式,而思维或技能的存续是精神财富的存续,有时无法在子女身上实现,必须通过对他人的言传身教来达到存续的目的,这种也可以视为一种繁衍,所以从引导他人的成长中会获得“繁衍感”。

2.促进事业发展 “立功”式获繁衍 中国社会对于男性的定位往往与“事业”紧紧绑定。按百度百科对于“事业”一词的解释,活动、单位、成就都是关键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男性往往与活动、单位、成就是关联在一起的,本人认为只有与这些概念关联时男性的“繁衍感”才可能得以实现。

(1)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2)事业可以是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3)有时事业一词也可以指个人的成就。

(4)有时事业也可以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意义。


在促进个人事业成就的同时,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的活动是男性繁衍的最主要的体现形式。同时,事业具有传承的属性,男性如果创立出了事业,通过事业的传承也可以让其获得“繁衍感”。

3.参与历史进程 “立德”式获繁衍 这种形式可遇不可求,能力、机遇、格局缺一可,中国人从来以德来判人,德行、品性高尚的男性一般作为楷模被后人不断传颂,后人往往与其因有关联而感到自豪,自觉自愿成为其后代,无形中为此人成为获得”繁衍感”开创了全新的方式。

综上所述,作为成年中期男性的繁衍感的获得,不仅仅局限于子女的培育这一条途径,可以通过立言、立功、立德三条间接途径获得。重新审视中年男性的繁衍感获得途径,只有一句感慨男人真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