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晨间日记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o鹿鸣

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
就寝:
天气:
心情:
纪念日:

任务清单

昨日完成的任务,最重要的三件事:
改进:
习惯养成:

周目标·完成进度



学习·信息·阅读

【8】【四】

16.本我、超我和自我。①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超我和自我三部分组成。②本我就是本能,奉行的是享乐原则,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中只有本我,那么这个人就会不顾一切的寻求各种欲望的满足。③超我就是道德,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就是父亲形象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内化,这句话也可以延伸为抚养者形象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内化。④本我和超我有直接冲突,自我在它们之间做协调,奉行的是现实原则。也就是环境允许一个人做什么,这个人就做什么。这里说的自我,类似于网球教练提摩西·加尔韦提出的自我1,也就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⑤我们可以看出,本我和自我期待相关;超我则体现了权威对我们的期待。

17.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①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三大流派分别是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罗杰斯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两位大师级人物,罗杰斯提倡成为你自己,马斯洛提倡自我实现。②罗杰斯认为,自我,是一个人体验的总和。体验和思维是实物和镜像。思维因为能形成语言,可以有逻辑,所以被人类重视,但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要碰触到他的体验。③现象场,是罗杰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一个人重大的体验与它发生时时空的综合。④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两个人,如果深入了解彼此的现象场,在四目相对四分钟,都能爱上彼此。如果你想了解谁,就要好好的了解他的现象场,碰触到他的深刻的体验。

18.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①抱持性环境:当你做好时,认可你;当你受挫时,支持你。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咨询师对来访者,领导对下属都可以去提供抱持性环境。②足够好的妈妈( Good enough mother),对立面是“匮乏的坏妈妈”和“完美妈妈”,它的精准翻译是“刚刚好的妈妈”和“60分妈妈”。

19.进入别人的现象场。具体为——成为某人,步骤如下:①找一个安静宽敞的地方站立,轻轻闭起眼睛,感受自己三个以上的部位。②想象某某人出现在自己左前方一步远的地方。尊重第一时间的画面,不要做任何头脑上的改动,看清楚某某人的容貌体态,年龄,衣着表情等,看得越真切越好。③向自己左前方跨一步,想象自己进入某人的身体,这一刻起自己成为了某人,想象着用某人的方式说话。④轻轻的睁开眼睛,模仿某人的动作,以他的方式说话走路。⑤这时候会出现某些重要的情境,以某人的感受去认真体验这些重要的情景。⑥进行大概十分钟时候停下来,闭起眼睛放松呼吸。⑦右跨步离开某人的身体成为自己,重新成为自己。⑧身体保持直,均匀呼吸三分钟扫描身体,睁开眼睛,结束。

【7】【七】

28.认识关系奥秘的第三只眼。①当下的关系模式,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再现,是一个人的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它会出现在这个人各种关系中,是一种基本的模式。②这种线再现,有着精准的对应,当下的女权威,对应着原生家庭中女性养育者;当下的男权威,对应着原生家庭中男性养育者;当下的兄弟姐妹关系,对应着原生家庭中兄弟姐妹关系。③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命运的原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自由。

29.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模式?①在关系中,我们会玩各种自恋的游戏,去追逐“我是对的,我比你强”这份自恋,但一旦有人,在不破坏我们自恋的情境下,和我们建立了基本平等的关系。我们会发现,这才是真正我们想要的,这种关系,也是最舒服的。②人与人谈话中,必然在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和情绪。所以,我们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信息又是什么?客观事实要尊重,谬误要驳回;主观情绪要共情,垃圾情绪要驳回或者化解。

30.吃的隐喻。①怎么吃饭这件事,反映了你怎么吃奶,反映了你和妈妈的关系质量,也决定着你和其他女性的关系质量,不仅如此,因为妈妈几乎是婴儿的整个外部世界,所以这还影响着你和整个外部世界的关系质量。②作为第一个重要客体乳房,它既是真实的,也是象征性的,是指食物以及背后那个提供食物的客体。只要能让婴儿和食物的提供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就是一个好的命运原型。

【6】【八】

31.你存在,所以我存在。①看见,就是爱。所以,婴儿最初都在寻求妈妈的看见,这一点在一些成年人身上还可以看到,他们希望有一双爱的眼睛能够看到自己的一举一动。②如果从来没有被看见,那么你的一些感受,就像不存在一样。③妈妈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咨询师要做来访者平缓的镜子。④艾瑞克森催眠流派有两个看见别人的技巧:与对方同频呼吸,简单回应对方的感受。

32.你真的能保守一个秘密吗?①人都希望被看见,这就像自恋需求一样,是一种极为本质的需求。我们渴望感受被看见,不只是渴望“爱”被看见,也渴望“恨”被看见。②因为人都渴望被看见,所以彻底保守秘密,成了一件非常艰难的事。③一切都是为了关系,关系就是一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要放到关系中去理解,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孤独”这回事。有时我们在孤独中沉思,在孤独中汲取力量,在孤独中成长,但最后,我们必然渴望将自己在孤独中所获得的一切,说给别人听。

33.心灵感应与深度同频。①深度的心灵感应,意味着绝对的同情。当你和一个人全神贯注的在一起时,心灵感应发生的概率就高了很多。对于心灵感应有这样一种解释:时空是因物质而生,而精神可以超越时空。②没有固着在“期待有一双眼睛能够看到自己一举一动”,这种需求上的朋友,在婴儿时期,都得到了相当的满足。也就是说抚养者或者父母或者其他执行过母亲功能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接到了婴儿的信息,给予婴儿还可以的照料。③在婴儿初期有一种特质“原始母爱贯注”,有这一特质的母亲,对婴儿的需求特别敏感,似乎有心灵感应一般,有时可以直接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因此,能及时回应到婴儿。这就意味着,婴儿这一刻的呼声,被听到了,婴儿也因此有了被满足感,甚至是存在感。这种及时的回应就是一种极大的礼物,是在对他说:这个世界欢迎你。④感受对方的感受,甚至两个人之间产生深度的心灵感应,有着深刻的意义。当你有意识的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并回应以感受,对方也会感受到,我被看见了,当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时,我就感觉到了爱;在这一时刻,自我的外壳好像被打破了,在两个生命体之间,好像建立起了一种链接,而“我”和“你”都消失了。有这种感受发生的时,也才叫做爱吧。当爱发生时,自我就可以被放下了。所以说,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34.全神贯注时,感应就会发生。①心里没有孩子或者心中没有住着谁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去和孩子和他人建立心心相印的关系,办法就是:全神贯注的和一个人在一起。②全神贯注和“你在,所以我存在”是一个意思。当你全神贯注的带着爱关注我时,我就会感觉到你的存在了,同时也会觉得我也存在了。然后,我的心神就可以安静下来了。③不仅是婴需要母亲的全神贯注,实际上,在任何关系中,如果两个人之间能够产生全神贯注的状态,就会有可能建立高质量的关系。

【5】【九】

35.世界的本质是关系。①马丁·布伯的哲学,整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世界的本体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和你之间,是关系。关系有两种:我与你和我与它。②在马丁·布伯看来,我们必然是处于我与你和我与他的双重世界中。为了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不断构建“我与它”的关系,利用其他的客体为自己这个主体服务。但如果只有这个,人就会迷失,所以我们还要体验到,“我与你”的关系的存在。③马丁·布伯说,不管你有怎样的预判和期许——无论是看起来多么恶劣的目标,还是多么崇高的目标,甚至是我爱你,你构建的都是“我与它”的关系。④最好的关系是,我没有失掉我的主体性,你没有失掉你的主体性,我们的确是这将彼此弄为“它”。但在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产生“我与你”的瞬间,而最终全然相遇。⑤我们追求关系,追求爱情,最深的含义,就是在追逐我和你的全然相遇。“我”全然的爱上“你”,而最终发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36.珍惜规则和权力规则。①我将一个人的世界分为两部分,以工作关系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和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私人领域。这两个领域有着各自的核心规则,社会领域的核心规则是权力,目的是为了争夺谁说了算,当然最好是我说了算;私人领域的核心规则是珍惜,也就是我尊重你的本真。②在社会领域主要是使用珍惜规则而摒弃权力规则,或者是在私人领域过多的使用权力规则,都容易将我们生活弄得一团糟。人际关系的迷雾,是因为权力规则太多的侵入到关系中所致。认清楚权利规则,并合理运用,这会避免我们在关系中沦为“它”的境地。③生育和养育都是权力。新生命的出生,可能将改变整个家庭权力的格局,孩子亲谁,认可谁,谁的权力就会增强。如果有谁嫉妒母亲的这个权力,想要争夺它,就会导致严重的家庭权力战争。④我们需要完整的看到权力规则和珍惜规则,可以使用权力规则保护自己和所爱的人,也可以去构建一个事业。但也要看到,只有珍惜规则才能构建爱,才能碰触到自己的本真,和人性的本真,乃至世界的本真。

【4】【十】

37.关系如何疗愈一个人。①罗杰斯的疗法叫做关系疗法。他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咨询关系,视为治疗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咨询师的技术。当咨询师使用技术时,构建的就是“我与它”的关系,当咨询师使用本心时,构建了“我和你”的关系。②关于如何构建咨询关系,罗杰斯提出了三个简单的原则: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原则,就意味着我所说的和我所想的是一致的,我所想的和我所体验的是一致的。共情原则,就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感人所感想人所想,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感受。无条件积极关注,基本上等同于“无条件的爱”。③我们不能离开关系而独活,但我们也的确需要分辨,这个关系,到底是滋养性的关系还是损耗性的关系。衡量的标准就是:在这个关系中有多少无条件积极关注,又有多少有条件关注;有多少“我与你”的成分,又有多少“我与它”的成分。当这些越来越明白后,我们就可以远离损耗性关系,而去亲近滋养性关系,还可以去创造滋养性关系,减少关系中损耗的部分。

38.天才和情商有仇?①情商高的人太多,考虑别人,自我就受限了;而情商低意味着把别人放到了一边,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②天分和创造力,好像和人际关系能力是负相关。因为没有考虑到别人,这股创造力或者生命力,就缺乏人性化,会显得特别,甚至怪异。天才总是坚持在人际关系中做主体,做自己,有可能会显得情商低,也可能会伤害到别人,被别人抵触。但因为一直做自己,和自己的本我有链接,所以一直保持着创造力;而特别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在讨好别人时,会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力也因此而受损。③人际关系的品质,也就是“我和你”的部分,决定了幸福感的高低。所以,最好同时在关系中既能做自己,也能爱别人,这两者同时做到很不容易。④对于“异端”,就需要寻求关系,而对于所谓的正常人,就需要穿越关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些感觉,不能迷失在人际关系的迷雾中。

【3】【十一】

39.好我与坏我。①世界是相反的,每个人都有“好我”和“坏我”。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了A,也就看到了-A。②“好我”,其实是父母对我们的期待。符合这个期待,在父母眼里我们就是好的;不符合这个期待,我们就是坏的。一个人执着于“好我”时,是执着于用这种方式和他人建立关系。“好我”的对立面,被一个人视为“坏我”,我们会想办法避免它,因为我们不仅在头脑上认为它“坏”,也担心它一旦呈现,关系就会被破坏,别人就会不喜欢自己。③当一个人的意识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受到潜意识的支配,去接近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的联系,去碰触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所以在关系中,更容易看到A和-A的存在。④好我和坏我,A和-A是二元对立的。我们越是持有二元对立的好坏观,就意味着我们的内心和人格就越分裂,我们要警惕极端的分裂。如果分裂太严重,就会出现,我们意识上拼尽全力让自己只处在“好我”一面,但我们的“坏我”,就容易以极有破坏力的方式出现。

【2】【十二】

40.我们既可以A,也可以-A。①所谓“好人”,在善良、忍让的同时,是被动、消极、封闭的,这样的“好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相反的自己。从理论上看,这是没有被看见的本我。②A和-A,在一个人上并存,这是一个真理。只是-A藏于潜意识深处,难以被发现。③如果一个人完全看不到自己的-A,那么他会找明显具备-A品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在一起,与自己的-A品质建立联系。④恋爱乃至人生中更大的动力,是追求人性上的圆满,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痛苦的选择,解决这份痛苦的办法,自然不是一个去消灭另外一个,而是两者的融合。痛苦就是为了融合人性的不同部分,最终趋于人性完整。

【新】【十三】

41.正能量和负能量。①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的三大动力。我们反对自大,忌讳谈性,强调克制愤怒,我个人认为,这些极力想要消灭的坏东西,正是最宝贵的生命力自身。②人越是远离自恋、性和攻击性这三样东西,人越是死气沉沉,没有生命力。相反,那些可以直接展现这三种能量的人,虽然容易有争议,但在他们身上,容易有热情、创造力和魅力等生命力的各种表现。③一个具体的人,之所以将自恋、性和攻击性视为-A,那很可能是因为你最初的家庭将这些生命力视为了坏东西。而家庭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社会文化环境所致。


健康·饮食·锻炼



人际·家人·朋友



工作·思考



最美好的三件事

1.
2.
3.

思考·创意·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