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公孙丑下篇4——绰绰有余②:逐字稿2
来,第六章,我们来听原文。
“孟子为卿于齐”。孟子在齐国获得了一个官位,这个官位是客卿。卿的位置要高于大夫,所以地位是相当高的。但我估计他没有什么实职,因为孟子这个状态,就不像是能够好好干活的人。给他一个荣誉岗位。
然后,“出吊于滕”,就是到滕国去参加葬礼。当时是滕文公去世,滕文公是跟孟子学习过的人,老朋友了,所以齐王就派孟子去。
其实按照当时的规矩,滕国不是一个大国,齐国一般是不会派卿一级的使者去吊唁。但是因为滕文公有贤名,大家都说滕文公是一个好的君主,齐国就把他的礼数拔高了。再加上孟子跟他是老朋友,就派一个在卿位上的孟子去吊唁。
“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盖呢,就是盖邑。盖邑这个地方有一个大夫叫王驩,“为辅行”就是跟着做个副手。一个是主祭,一个是副祭,你们俩去吧。
“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朝暮见,你想两个人搭档,一个正职一个副职,每天见面。然后反齐滕之路,从齐国到滕国,去了又回来,这是很长的一段路程。未尝与之言行事,行事就是,咱们去了怎么做呢?出使咱们谁讲话?给人送什么东西?第一天见谁,第二天见谁,商量一下呀。没有。孟子跟王驩每次见了面,就说天气不错,挺好。就走了。
然后“公孙丑曰”,公孙丑就跟孟子讲说,“齐卿之位,不为小矣”,说您今天这么大的官了,您是齐国的卿,不算小了;“齐滕之路,不为近矣”,齐国跟滕国的距离不算近了,你们一块儿走了这么长的道路了;“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您这来回走都不跟他讨论工作,为啥?你怎么不跟王驩讨论工作呢?
孟子说,“夫即或治之,予何言哉?”他肯定有办法吧,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做了,我有什么好说的呢?
各位能够听出这一段的背后的意思吗?孟子认为我其实是被架空的,我干什么无所谓,人家王驩早就想好了,王驩心中也没有我。我再说什么也没有用。
有人解释这一段叫作“行不言之教”。什么叫行不言之教?我不跟你说话,我也是教育你。为什么呢?我让你知道我不稀得跟你说话,因为你根本心中没有我,你不尊重我。那我也不跟你说,不会觍着脸说咱俩商量商量,我刚来这儿,我特别想把这个卿的工作干好,你看有什么可以帮我?没有。
孟子是一副超然世外的姿态,你愿意请教,你就好好请教;你要是不愿意请教,就算了。但是我们也能够听出来,孟子这个失望之情是溢于言表的。就是人家没把我当回事,人家根本就不愿意跟我好好配合。那我也落得清净,就让他自己去做吧。
孟子觉得,该教的人再教,不该教的人不用教。因为时候未到,送上门的不是买卖。
所以大家也能够看到,齐宣王身边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就像王驩这样的人。像蚳蛙这样的算是好人了,努力做事,做不到就走了。孔距心也还算不错。
但是像王驩这样的人,像我们后面讲到的其他的几个大夫,你就能够看到孟子为什么最后要离开齐?因为齐宣王身边没有特别能干的、懂得仁政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