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散文

每日唠叨

2022-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弯静水流深

      很多人常常对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产生误解。认为孔子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话倒也不假,但是,如果我们反求诸己,反问一下,有没有人“有能力”承受孔子的因材施教呢?

      论语公治长第五中关于宰予的一段话讲: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从孔子的责骂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他对弟子的殷切希望:修炼内外,言出必行对内是自修,对外是明辨他人。论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教人真实,不做作,不来假大空。所以,也许所谓的有教无类,通过学习论语,我了解到:孔夫子是第一位开办私立学校并收取私立教育费用的人。只要教了费用就可以跟着老师学习,但是,他会观察你的天分,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以学生自身的天分进行有教无类的学习。孔子觉得学习仕途知识得有所领悟,如果不能举一反三,我就不必再和你讲了。因为孔子自身十五至于学之前,家庭贫困,所以几乎所有工种都干过,所以,他理论上承认人的天分不同,所适合从事的工作也不同,因此因人而异的教学让孔子三千弟子,各得其所。但是,现在的人们,有多少人有勇气承认自己没有读书的天赋?或者说,现在的人们,有多大的能力可以让自己从事自己天赋所长的事情?因此,教育焦虑不过是没有认清楚自己。因此做了许多违背自己意愿的背道而驰的事儿,明明是一株沉甸甸的稻谷,却非要盼着自己像苹果树一样,开花结果。

        反观我们现在社会的教育,所有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多么用心或者劳心费神地观察过孩子的喜好,兴趣,特长,或许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的差别,这是教育最大的问题。本来世界因不同而多彩,但是现实是无论孩子喜欢什么,有什么特点,特长,都必须走学习文化知识这一条独木桥。

      有时候,孩子的发展受到制约,其实恰恰是家长的“有为”造成的。家长越是在孩子不擅长的地方使劲,孩子越是背离自己的天性。学校作为社会工具,完成的是孩子的基础教育,但是,至于学生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技能或者天赋,学校目前并不具备能力和时间开发孩子的潜力。学校评价孩子们的能力形式很单一,很多孩子明明活泼可爱,能歌善舞,但会被学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甚至于,因为学业上的压力,影响他自己的特长表现。有的孩子从小就东拆西补,动手能力特别强,但是,学校要求他必须守规矩,必须静下心来学习……其实说到底,当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充分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特的花火,自己的孩子有自身的特点,当我们放下对他们不合理的要求,是不是教育也会呈现出五彩斑斓?

      当然,我深深知道,教育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儿。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对教育品头论足一番,大家都有各自为营,自圆其说的认识,所以,教育才复杂,才不是三句两句就能说清楚,只是今天读到论语的一则故事,发发牢骚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