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变现

广告位是不是越多越好?

2021-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Louisa的工作日记

新手变现者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广告位越多,是不是收入就会越多。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

日均广告收入=DAU(日活跃用户数)*AIPU(人均广告展示次数)*eCPM/1000

理解了这个公式,再来探讨下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说广告位越多,收入不一定越多?

这里主要有几个原因:

  1. 广告位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留存,导致整体DAU下降

  2. 目前多数出海开发者收入主要来源于为Admob\Facebook等广告联盟为主,以效果类广告为主,当人均广告展示次数越多,用户转化效果降低,所以整体eCPM下降

  3. 广告位加多了,可能有些场景会出现在本身流量比较低的页面中,用户触发率极低,人均广告展示次数较低,因此对整体收入提升不大

  4. 广告位加多了,可能也出现一些低质量广告场景,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误点击,或引起更多政策问题

所以,给各位新手们的建议是不要因为收入降低,不断增加广告位。

2

比较合理的广告位应该如何设计?

  1. 产品立项确定产品方向,针对混合模式(付费+广告),轻变现产品(以广告变现为主,内购订阅为辅)还是重变现产品(重订阅为主)。前者需要多种广告形式结合,后者则以激励为主。产品第1~2个版确定好自己的核心广告位(即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让用户自然而然接受这些广告位的存在,以免后续引来很多用户反感。

  2. 如果不清楚广告位怎么加,最简单的方法参考头部竞品。可以尝试更换VPN的方法,看下竞品在不同国家的策略是否存在差异。

  3. 仔细熟读各个平台的广告政策,建议以Facebook和Google为参考,相对来说,Facebook的广告政策是最为严格的。基本符合这两个平台的广告政策,其余平台的问题不多。

  4. 选择曝光量较大的位置增加广告,避免上述问题3;选择在用户某个核心操作开始或结束前增加广告(尤其是针对插屏),避免上述1、4出现

  5. 建议增加开关,控制广告展示频次。这里主要两个作用:第一,及时关闭质量较低、收入贡献较低的广告位,避免上述2、3、4问题;第二,插屏广告或其它用户干扰度相对较大的广告场景,可以分国家控制广告展示次数,广告容忍度比较高的国家可以考虑增加广告频次;容忍度较低的可以考虑。至于多少频次,可以结合产品性质、用户属性、用户使用时长、留存综合衡量,没有标准的答案。

  6. 最后,与其增加广告位来增加收入,不如可以考虑优化核心广告位。原生广告通过修改广告样式,提升用户转化,从而提升广告位eCPM;某广告位人均广告触发次数较少,可以通过加强用户引导,提升广告触达率;某广告位eCPM比较低,通过增加一些合适的广告源,合理调整竞价策略提升eCPM

3

上线新的广告场景后注意哪些

除了前期广告场景设计有以上注意点以外,那么避免上述情况出现,上线一个新的广告场景我们重点应该关注哪些?

  1. 观察该广告位增加对整体留存影响,避免上述情况1出现

  2. 观察该广告位增加对整体留存影响观察整体收入异动,避免上述2情况出现,即便新广告位场景收入增加,但可能会影响其它广告收入

  3. 观察该人均广告触发次数=广告场景触发次数/用户数,人均触发次数过低,则建议去除或关闭该广告位,或加强用户引导,提升广告触达率,避免上述情况3出现

  4. 观察上线后广告的点击率是否偏高、eCPM是否过低,及时关闭或优化低质量广告位,避免上述情况4出现

以上这些小建议,希望能避免大家踩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