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心理教练给做的个案梳理

2023-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夏媞

最近这几天读书会都在学习公益情绪的课程,对于情绪这一块确实是我的一个需要突破的点,在分享的时候,伶伶姐提到了几本书,当时没有记下来,然后就私信伶伶姐要书单,跟伶伶姐说了一下,我在情绪方面的卡点。伶伶姐说,我可以给你做一个免费的个案,听到这我特别开心,随即就跟伶伶姐约好时间,开始做个案。伶伶姐,首先问我你在生活当中经常出现情绪的场景是哪些?我说,第一是呦呦上厕所,上完厕所以后提裤子,裤子可能兜屁股,他就会特别着急的说疼疼疼疼疼,有的时候我就会被他的情绪带走,我就会急忙说你稍等一下呀,妈妈给你提好了就给你调整。

第二个场景我在做饭,呦呦在玩玩具,呦呦需要我的帮助了,他大声的喊妈妈,妈妈过来帮我弄,然后我在厨房大声回应,等会儿我炒完菜我就过去,你要耐心等待哦,快点,妈妈放下。我就急急忙忙出来了。我会说你别那么着急,你耐心等待妈妈一下,怎么了?

伶伶姐,就这两个问题给我展开做分析,

第一,他说你在做菜,呦呦在玩玩具,首先他喊你的时候,你认为做菜重要还是给他回应重要,我说应该是,我知道给他回应重要,但是当下我执着于了做菜。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着急是不好的,对我确实是认为着急不好的。因为我性子比较急,我不想让他像我一样。

第三,在这个事件当中,事实是,呦呦需要你的帮助,你在炒菜。

情绪是,你认为呦呦着急,你也着急。在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区分事实和情绪,然后再给对方贴标签。当时的念头是他怎么又着急了?就不能等一会儿吗?而此时,呦呦只是一个两岁的孩子,他等待的时间是很短的,这是事实,基于这个事实,我应该做的就是第一回应,而不是执着于自己的念头。其实在德福的课程里,老师一直讲第一时间回应,孩子因为还小,要第一时间回应他。我的头脑里是有这一点的,但是我不知道的是,在这个事件的过程当中,我的想法,我给这件事情的定义,因而又给呦呦的定义。有的时候听课,我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是有的时候做不到,这时候我们就要观念,我们哪里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的表现需要从哪里分析?我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呦呦的时候呦呦着急了,然后我也着急了,从而我就给他判定他性子急性子急是不好的。那出现这种判定的时候,我们要观念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这是自己的一个想法。

当我们通过学习课程,知道应该怎么做,而自己没有做到的时候。

我们要观念自己当下做的,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情绪?因此得出来的想法。如何做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基于上面的这几个点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想法,最终做到应该做到的。

例:我在做饭,呦呦在玩玩具,呦呦需要我的帮助了,他大声的喊妈妈,妈妈过来帮我弄,然后我在厨房大声回应,等会儿我炒完菜我就过去,你要耐心等待哦,快点,妈妈放下。我就急急忙忙出来了。我会说你别那么着急,你耐心等待妈妈一下,怎么了?

观念:

事实

我在做饭,呦呦在玩

情绪

我在炒菜又喊我去协助他,我很着急,我认为他应该耐心等一下

我的想法

呦呦是一个急性子的人

我想要的结果

及时满足呦呦的需求,即使没有及时满足,呦呦也能耐心等待。

应该怎么做

第一时间及时回应呦呦满足他需要协助的事情(此时的心态要放平),这个过程当中告诉他,如果呦呦能再耐心等待一下妈妈,那就更好了。

情绪来自想法,想法又来自认知。同一个事实的发生,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认知判断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不同的情感流出。

我们的认知是通过我们自己学习,还有身边人的影响,形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个,标准,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让这个标准框自己,框孩子,框父母,框朋友,框别人。完全放下了自己就自由了。

我们现在学的早期教育,其实最终都要走到父母自己活出爱,活出自然,活出尊重,活出因材施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