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其人

2023-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星空_5582

读过一些书,知道一些作家,喜欢深挖他们身后的故事……

比如莫言曾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在酒席上吃相难看,从而引发众人嫌弃;

比如余华走上文学之路是因为不喜欢做牙医,在拔了一万多颗牙齿后果断弃医从文;

比如当年明月经常在下班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作,最终《明朝那些事》腾空问世;

再比如《莲花楼》的作者藤萍是一名警察,她利用工作之便收集大量案件资料,加之浓厚的文字功底,造就了一部火爆的古装剧《莲花楼》。

最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路遥。最近在看中央一套播放的《人生之路》,得知改编自路遥的经典小说《人生》,记得上师范时曾读过他写的《平凡的世界》,感觉这两部著作都是同一类型、同一年代所写,顺手搜索了路遥的个人资料,想不到在他身上还有这样曲折的故事。

路遥,原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家里八个孩子,他排行第六。由于生活困难,七岁那年,父亲将他过继给大伯,唯一的要求是:供路遥读书。一开始,他就深知自己读书不易,因此玩命似地学,但最终没有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高中毕业后路遥回家务农,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更结识了北京来的下乡女知青,随着女知青回京这段恋情不了了之。之后,另一个北京下乡女知青走进他的生活,这个女孩叫林达,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我想,他们的婚礼应该是引起了一阵哄动的,乡下小子娶了北京来了知青,对于从小被送出去,经常受到小伙伴欺负的路遥来说,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

恋爱是花前月下,婚姻却是一地鸡毛。婚后,路遥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闭关写作,导致“一家人明明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互相见不着面”(林达所说)。还有的时候,他会出去采风,寻找灵感,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家里大小事务一概不管不问。让林达一个女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无比辛苦。发了工资或稿酬,他分别寄给生父母和养父母(伯父)一家,还要接济一大群弟弟妹妹,剩下的用来招待朋友,抽烟,喝咖啡,不但所剩无几,还要四处借钱。在八九十年代,他写一部长篇小说的稿酬是三万元,是天文数字,但仍然不够花。同为女人,我深深理解他的妻子林达,嫁给路遥,除了头顶“作家夫人”的光环,别的什么也没有,林达要用自己的工资养活自己和孩子,支撑这个家。孩子生病时,工作忙碌时,都是她自己在苦苦支撑。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后来在路遥在临终前三天,林达还要逼迫他离婚了。当初她下嫁这个穷小子,无疑是爱极了他的才华;如今苦苦相逼离婚,也是恨极了他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由爱生恨,让人叹惜。

可我更想说的,是我对于路遥这个人的心疼。从陕北黄土地到知名作家,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为了能拥有读书的机会,父亲不得不过把他继给别人,小小年纪便饱尝亲人分离的滋味;第一次进城工作的机会,他给了深爱的女友,可惜对方回城后就跟他断了联系;当有能力赚钱时,他毫不犹豫地回馈生父和养父一家;深爱写作,夜以继日地写,呕心沥血地写,由于长期颠倒黑白地生活,他的身体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在吃了一百多副中药后,明明已经好转,可他转身又投入这样的生活,很快地,身体的反噬来得更凶猛。面对死亡,他很淡然,他只是害怕在未完成前就倒下。最终,他写完了,朋友们等着给他摆庆功宴,可他们不知道,由于长时间奋笔疾书,他的手如同鸡爪般僵硬在那里,无法恢复原状。最终,他的生命定格在42岁。

每当看到余华、莫言、贾平凹他们出现在公众面前接受采访,看他们侃侃而谈,就不由得想起路遥,承托了家族太多期望,又早早逝去的路遥,如果他能活到现在该有多好!是不是也能像其他作家那样受到年轻人追捧呢。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喜欢路遥,他身上的善良,义气和对文学的追求无一不深深感染着我,还有,他真的是用生命写作。这片黄土地养育了他,他用一部部著作来回馈它。

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当他以为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