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书笔记
也不知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愣是让自己把这本书看完了,毕竟不能白买了哈哈。也想起当时买这本书的原因,第一因为畅销推荐,第二因为“孤独”这两字眼。那时觉得自己又要开始一个人了,也希望通过书本获取点力量。可是这本书里除了作者分享的青春故事外,还有些华丽丽的鸡汤文于我而言似乎不那么讨喜。一来这些没有太多逻辑的阳春白雪般的文字,对我这样讲究逻辑思维的理科生来说看不太明白,二是如今的我也已不愿意去细细品味、心领神会这些似乎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的青春文字了。有人说,书是没有烂书,只要你认真阅读发现,总会有你想要的东西。最终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作用也就是撩了回忆。
关于“青春”
青春之所以加个引号,是因为似乎自己都不愿意把那段时光承认为这个美好又珍贵的词-青春,我可能是有了个假青春。这段青春时光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没有什么出格越轨的痕迹,没有单独彻夜不归,没有酩酊大醉,只是淡淡的,小心翼翼的,唯唯诺诺的,甚至瞻前顾后,自己都觉得不够尽兴。
初一于我而言算是一个小小转折点,在那之前的我,爱打扮爱炫耀还爱表现,会开心的扎四个辫子去上学,会天天穿自己认为超美的毛衣出门, 会时时刻刻戴着爸爸买的blingbling的银色手表,会骑个单车大老远去找好朋友玩,会很愿意大晚上还跟小伙伴们出门哈皮,还会勇敢作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那时的我在学校在家里都被认可,自信心爆棚,可自尊心也一直很强。
初一偶然的一次被班主任问了个关于家里的问题,我竟当着全班同学面大哭了很久,颜面尽失,自尊心严重受挫,从那之后,我开始封闭自己,变得寡言少语,不爱交流不爱与人交往,也把美美的头发剪短,其实现在想起来都不知为何。也许是自尊心受挫,想把所有的力往一处使,“赢”回自尊和自信,而唯一能专注使力的地方就是学习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也促成了我这样的转变-家庭环境,环境造就人这句话简直太对。父母比同龄人的父母要年长,那时也常会因为生计而争吵冲突,所以我也似乎早熟一些,血脉相连我会不自觉的心疼他们,为他们着想,从来报喜不报忧,也因此被贴上了懂事的标签(然而我现在听到有人用这个词描述我,虽然似乎是事实,但是我不太喜欢,因为不喜欢被定义,偶尔也不想那么懂事,而且自己也没那么懂事了,也不觉得这是什么褒义词)。从那时起,也就专注学习了,跟外界交流少,不表现也不愿参与集体活动或是单独发言,这样唯一的一个好处就是我慢慢开始更多的思考,然而坏处现在看来也比比皆是。第一,不愿交流不愿敞开心扉,不交出内心,我也不太能收获另外的真心了,不论是真正的友情还是爱情。第二,不参与各种活动,保持沉默,我也习惯变得be afraid of making my voice heard, 变得在公众面前胆怯,变得不乐也不善表达了。第三,封闭的我加上有些畸形的传统教育,使得个性泯灭,觉得自己性格不够健全,能力不足,似乎只会死读书。第四,死读书和高自尊也让我把所有自己内心的需求都压抑下去,而是关注别人的需要,希望被认可被接纳,没了自我。这样的状态从初一一直持续到高中阶段。
高中三年除了上面提到的状态,也许是离家了,也多些思考了,开始慢慢关注自己的需求,可是太久的习惯并不那么容易改变。然而依然感恩高中三年留给我的美好的东西。一个是虽然我沉默不语,但发现还是有人愿意接近了解我,也给了我些鼓励和自信。二是现在看来也不知虚实的“情愫”,并且让我傻傻的执着了多年。那时就会觉得他不一样他有趣,想要靠近他认识他,甚至故意撩拨哈哈,现在想来也是挺好的记忆。
再来就是目前最开心难忘的四年大学时光了,也正因为这样让我对武汉这个城市有情结般的好感。刚入学时,除了死读书啥能力都缺乏的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勇敢尝试,去经历去体验,不要怕犯错不要怕表现,show yourself and make your voice heard。参加各类社团各种比赛当班长,学生会也打打酱油,虽然最后成果不一定amazing,但是在锻炼自己,健全自己,提高自信。也暗示自己要多跟人交流,不要羞于表达,不要害怕表现自己,让别人也了解你。总之,三言两语道不完这极好的四年,但是要铭记这犯错成本最低的四年一定要充分利用。
可是不管怎样,多年的习惯似乎刻在了骨子里,很多东西当然也都在慢慢变好, 但也有很多东西仍要努力完善。想起来燕子毕业时跟我说的:有些话不要憋着,不开心或是有心里话多跟人交流,你会变得更敞亮。燕子我一直都在努力呢,敞开心扉,找到个人标签,形成价值观,坚定钻研方向。
还有很多想实现的梦,青春待续…
关于孤独
孤独这个词我并不陌生,哪怕有人一起旅行,有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逛街,大多时候我也仍会感受孤独。人生而孤独,我认为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孤独,也许是性格使然,以前更多的是心灵不愿与人交流,现在是心灵不太容易找到人交流,但都属孤独。然而正如作者所说,成长中的种种孤独感,也许都会成为你无形忘我成长的力量,接纳它。
1.情谊孤独
无论再怎么磁场相和的朋友,到了某个时点注定还是要分开,只能化为相片、文字或是一个名字;无论再怎样契合的朋友,你的有些想法ta固然还是会get不到;也会有对你而言意义深远影响很大的举动或话语,于他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对方领会不到你的感激与心意… 有些情谊就是孤独的,但最起码你是有温度的,也请记得以后明明白白表达你的情谊。
2.爱情孤独
似乎也算是稍稍经历了一把吧,我喜欢的、喜欢我的… 无论是哪一种都让人觉得不够完整,都算孤独的,因为这两种关系有些心绪,对方都是理解不到的,或是不愿告知,因为告知了也不会有想要的结果。可是人本来就已经很孤独了,所以它于我而言是再重要不过的东西了。爱情里唯愿彼此心意相通,不求所有的孤独你都能懂,最起码让彼此觉得不那么孤独了就很好,彼此坐在一起就算沉默也不会觉得孤独就很好,有人倾诉有人惦记就很好。
时间可以让过去变成两种美好,一种美好是只记得温暖的画面,另一种美好是让人更为确认,没有什么是比离开你更为明智的决定。我感受到了这些美好,我很好,希望你也很好。
3.理解孤独
父母想给你的和你想要的也许就是不一样,中学年代的我没想太多,就是接受承受。后来慢慢离开爸妈,真正独立思考起来,我会开始看不惯有些方式,会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去反抗去抵制,也不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立场去思考他们的出发点,甚至会用很严重的话语质疑他们最真挚的爱… 曾经的我是不理解的,是不以为是也不赞同的,虽然现在依然会有不赞同,但多了份理解,会觉得亲情是最值珍惜最宝贵的东西。趁一切还来得及,我想这份孤独应该由我多加努力去减轻,用他们更喜欢的方式去融化这份孤独。
4.现世(自我)孤独
身边随波逐流的现象太多了,你选A啊,那我也选吧;你报班了,那我也报吧;你考驾照,那我也一起考吧;你找男朋友都要结婚了啊,那我也要着急找了… 现世就是这样,合群就是最大的安全感,老路就是最简单的选择。反而不合群容易被人不理解被误解,可是只有经过这样的孤独,才能有真正与别人不一样的底气。我就是需要就是想要这样的底气,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不需扮演另一个人。
孤独在所难免,能化解的努力化解,不能就接纳它,把它内化成一种力量,一种让自己拔节生长的力量。
唯愿一直内心丰富而心性单纯:
用功但不功利,
热情但不谄媚,
善良但坚守观念,
选择努力投入的事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选择密切在一起的人是自己真正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