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散文故事

一个雇农孩子的艰难求学路

2017-11-07  本文已影响58人  初燃33


解放前,父亲的父亲即我的爷爷是一位雇农,雇用他的是我母亲家族的人。

雇农就是没有土地的农民,是当时贫下中农里的的农民中最没有社会地位的一群人,也是建国后被划分为最赤贫的一类人。

我的爷爷为什么是雇农?

这有地域因素,他们家是在肥东二十蚌一个叫朱小郢的朱氏村庄。朱小郢离合肥相对较远,所以会更加贫困。

最主要的是我爷爷也是个泼皮,后来我二哥的德行可能更遗传于他。

但爷爷可能属于相貌英俊,所以得以娶了我母亲家族中的一名女子即我的奶奶。这在当时的社会实属难得,要知道当时的阶层的壁垒非常坚固。

他们生了老大是男孩很快夭折,在生了我二姥后才生了我父亲,接着又生了四个男孩即我的叔叔们。

父亲按排行应该是老三,但因为老大已死老二又是女孩,所以他自然成了家中的老大,但弟弟们还是叫他二哥。

按说当时雇农的孩子是绝没有机会读书的,但他遇到了好外公,他愿意帮助他读书。

于是父亲得以寄居于外公家里,这样才有机会在合肥市内上到学。

这个雇农的孩子在课余也必须和他的雇农父亲一样起早摸黑地给东家干活,比如早上去放好牛才可以去上学,下午放学必须去打一筐猪草才可以回去。

在学校的中午,他是绝无伙食的。当同学们(他的同学自然都是地主 富农家里的孩子)三五成行地去到食堂打饭时,他只好饿着肚子到校外游荡一圈才回来。当同学问他吃过了没有,好面子又好强的的他就说已吃过,尽管他肚子饿的咕咕叫。

在他中年生病后,他告诉我们是他那时候身体受亏所致。但他之前身体是灵活的矫健的和从不生病的,以至于一招毙命。

每到开学的时候,我的奶奶就四处奔走给他筹集学费(当时的学费应该不算低,因为只有富人有读书的资格)。

很多亲戚不但不出毫厘,还讥笑她,说她的雇农的儿子读什么书?奶奶发挥了她的大家之风,她告诉他们,他的这个儿子就是要去读书!

最后,应该还是她的父亲和弟弟们出了这个钱,但无疑也是吃了不少的白眼。

后来遇到大解放,很多事情发生了逆转。首先,母亲家族被狠狠砸到了地上,作为雇农孩子的父亲无疑就成了时代的幸运儿。

因为他比其他雇农的孩子有着之前上学的经历,所以他才有着更多的深造的就会,他也就此成为了又红又专的红一代。

也许是出于报恩,也许为了炫耀,也许也为了攀附,他在三十岁的时候最终还是娶了他作为雇农时代的东家的一个家族里的女儿,即我的母亲。

当时母亲的家族已被时代碾压,母亲的处境也很是艰难。这时党培养的好儿子怎么会不出手相救呢?就在此时缘分就这么定了下来。

但前缘似乎已定:先是奶奶下嫁雇农,再是雇农儿子来救助落魄的奶奶家族里的人即母亲,这就叫一报还一报!

当然,现在看来,他们的婚姻实在不是什么好样板。

他们起先可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母亲家族还是看不上这个雇农家的穷小子;但后来随着父亲的势力的增加情况发生逆转,父亲又看不上母亲;再后来父亲去世,一切又归回为无有,只留下了互相仇视的两对子女:经商的又去经商,泼皮的又归于泼皮。

人的渺小在于:人终抵不住时代翻云覆雨手。

例如一提到凤阳,那就是讨饭。但仔细一分析,凤阳人民确实有理由恨朱元璋:

 朱元璋把金陵(南京)的不听话的富户北迁到他自己的老家不管他们死活,原来的富豪们只落得去讨饭。所以现在的凤阳人姓朱的反而教少,他姓的很多祖上都曾经是南方的富户。

合肥附近朱姓应该是一个大姓,其源渊应该是和朱元璋家族的来源是一条线,泼皮式的作风可谓历史悠久。母亲家族无疑是外来家族,他们是外来的如犹太人一样的经商家族。

一个雇农的孩子逆袭,然后又被时代拍死在了沙滩上!

人们在不同的时空里交叉,被时代所裹挟,止于现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