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先导智能~民族工业的震撼之旅
参访先导智能确实带来了非常大的震撼,没想到在无锡这样的一个城市,能够看到这么强的一个工业企业。同时,也是我们第1次走进这家的会员企业单位。确实发现有很深的认知盲区。创始人董事长王燕青的独特分享让现场笑声不断,特别是在提问问答环节,这种充分的交流沟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成长背景与创业早期
生于水蜜桃之乡阳山镇,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小学到初中一直第一名,因为农村户口,选择了读中专,就读于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初中就自学了无线电,目前是机械工程师也是电气工程师,同时也会编程。
80年进厂主要做先进设备的维修,92年父亲生病,兄弟三人,治疗时背了5000元的债务,92年结婚,买不起戒指。99年被迫出来创业,主营生产电容器设备。第一个大客户松下,逐渐客户数遍及欧美,东南亚国家,几年下来,护照用了3本,都是自己亲自去调试设备。
开拓光伏设备
创业早期主要设计制造高低压电电电容器的设备,无锡有个尚德电器,08年金融危机裁了1万多人,09年恢复时招不到人,找他来看能否实现自动化。就开始涉足了光伏自动化设备。
进军锂电池设备
索尼需要做锂电池设备,找到先导智能,解决了行业多年未曾解决的问题,2012年开始做锂电池设备。
进军半导体设备
关于进军半导体的话,他说做设备最高的境界是做半导体的设备。其实这个也是他给自己提出挑战
优势
相较于日本企业,在硬件上的精益求精,先导智能的软件实力也挺强,ERP,CRM,智能工厂都是自己建的,其中引以为豪的是转型升级的典范Max系统。
战绩
13年到17年,我们每年复合增长都是100%的复合增长。目前先导智能是特斯拉、苹果亚马逊,华为等知名品牌的核心设备供应商。已发展成8个事业部,涉及锂电池,光伏、智能物流、3C、汽车,激光,半导体等多个业务,解决了行业的诸多问题。
5年内目标
先导智能成为一家千亿市值的公司,另外再培育2-3个上市公司
时隔两年,从当时的近300多亿,现在已经涨了500多亿,现在已经稳居在800多亿左右,最高峰时已经接近千亿。深度绑定宁德时代,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车道。
组织能力
杨教授说企业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他的理解是战略是方向盘,组织能力是发动机
对公司人员的要求
1.当大家提及为什么很多事情别的企业深入行业多年,也设计不出来的方案,而对行业基本没有多少认知的先导智能就短时间内就可以设计出客户满意的方案。就像搞光伏的时候,王总连硅板都不认识的,后来又搞锂电池,客户提出10个问题,有9个问题都答不上来,但是王总就坐在旁边一个半月,就把光伏的方案给搞出来了,然后锂电池花了4个月,就搞出了一套他们到处去找都找不到的解决方案。从一个门外汉就能设计出这个行业最好的解决方案。这种形成方案的能力是你本人身上有什么特质呢?还是说你们公司有什么特质?
王总的回答是我们要对员工有要求。
我们所有的人必须都要以90分以上的标准要求自己,就连扫地也要按要求达到一定的标,90分以上的标准持续改善
第一个坚持创新,第二个我们坚持高效率,第三个率先垂范(获得三星订单的例子)
2.王总自身技术特别专,同时又能做到在管理上,把大家组织起来,集体能力发挥出来的秘密
第一个就是战略视野,第二是自动化的基础,1000工程师(当前已翻倍),是同行5倍。第三个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要把事情搞好的这样这种这种责任心,创造价值的文化,管理一定要接地气,8个小时工作有5个小时在现场的
3.你觉得先导未来的持续发展,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不断跟上时代步伐
4.转型升级里面遇到的很大的挑战是什么?还没有碰到
5.公司做什么都能轻松自如的获得第一。高尔夫也能打到280码,有什么不一样的特质?
成功的3要,第一 一定要努力,第二个要招聪明的人(学习能力强),第三个要运气好一点
6.如何在面试时看人品?
每周一下午是面试的时间,工程师及经理以上的都需要王总面试,我他的面试只有一分钟。第一感觉很重要。用人方面不能有任何的小事情(诚信)。筛选学历高的好学校的人,大概率会智商高一点。需要用聪明的人。他们现在已经是全球领领先的品牌,所以清华北大国内国外知名的技术人员很多都到他们公司做研发。
听完他的分享感觉脑袋中突然闪现的4个字是不可思议。用一个会员提出对他概括性的总结是,王总是一个不善言辞的超级英雄。我觉得非常贴切,当提及他的每一次转型迈过的砍,思考点,决策逻辑,挑战是怎样克服的,从电容到光伏,从光伏到锂电到半导体,这些它都是一种沉着冷静的掠过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当提及如何赢得客户获得客户的认可的那些鲜活的例子的时候,内心又难掩自豪。他那信手拈来就解决了行业的多年未解决的方案,总是让人充满着好奇。在他的身上能感觉到一股脚踏实地与异想天开同在的力量。祝福先导智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