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28天训练营作品精选砍柴书院28天写作训练营日更专题

如何写好长文,我懂了点 ……

2021-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晓牧

砍柴书院写作训练营

前不久书院布置了长文作业,

从找素材到完成初稿,我花费了有三四天的时间。

真是不容易呀!

正如老师说的:长文是短文的量变。

写不好短文,长文就不可能写好。

对我这短文还凑凑合合的人来说,写长文真是叫我脱一层皮。

硬是像挤牙膏似的,一点点地把文章写完了。

修改再修改,检查再检查,觉得是自己最高水平了才鼓起勇气把文章发给老师。

总觉得自己写得不理想,但是问题在哪里,我实在也说不出个一二三。

这次让我碰上好的机会,校长李砍柴要点评我们的长文。

所以我很期待校长给予我的文章宝贵的建议。

时候到了,评论的第一篇文章,居然是我的!

我略带紧张和兴奋的心情聆听完了校长的教诲。

校长的点评犀利,句句点到要害:

一、开头要隐而不露

我的长文标题其中之一是:

《仅凭这一点,吴京成功了》

所以我开头从长津湖谈到吴京的成功。

然后又提到了吴京曾经的落寞,

这样就顺利提出一个问题:吴京逆袭靠的是什么?

最后我给予答案:靠一个狠字。

我以为写出来一目了然,使读者方便领受。

但是哪知谜底提前说了,反而不能挑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失去吸引力。

校长说的很好,开头要隐而不露。

让读者在文章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所谓新媒体文章的开头,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激发读者想去读文的那颗心。

丹尼尔李老师讲的12种开头方法,每一种都是为了要使读者读下去。

如果开头达不到这个目的,文章的正文部分再好也是空摆设。

二、分段不要太零散

我实在是第一次写新媒体的长文,不太会分段。

我分段是根据吴京的年龄与事业阶段来分的。

估计我都没搞清吧,导致我的文章分得比较碎,而且分得也不够有层次。

班主任也是在最后评论到:

不要这些分,尽量整合一下。

所以我为此又去看了一些优秀的长文。

发现别人分得很自然,也很分明。

这恰恰就是我的短板。

所以我真是要好好摸清整个文章的脉络,

然后该减的减,该加的加,该改的改,

把一段一段分好,也成为一个有逻辑的整体。

分段也有大学问呀!

三、人物事件个个要节节高升

我的文章让我最难过的一点就是:比较平。

如果你去旅游,如果一切都是平平的环境,没有什么高低起伏的景色,那么最后估计你会扫兴而归。

虽然自己把吴京受伤程度一次比一次厉害尽量表现出来。

但总是感觉不是那回事。

刻意去做,反而做个四不像。

我想是我不太会写人物故事。

校长老是提到《明朝那些事》这部作品,之所以出色,是因为作者把明朝的历史人物写活了。

他把历史包装了起来,以一种有趣又合时代风格的方式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我感觉自己就缺这个,故事写是写出来了,没有把人物性格活灵活现表明出来。

没有节节高升,没有层层递进。

记得丹尼尔老师写的关于“曹德旺的豪横”。

从与加拿大打官司到与美国打官司,到最后拿那个国际大奖。

一点点的递进,使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这个人真的很豪横!

我的吴京的“狠”真的写出来了吗?

我想我得好好思考了。

或许我真的没有变成“吴京”吧!

四、转的部分要加强,落在人物性格上。

文章转的不够好,有点无力。

如果让读者看到这个,引发他自然地得出人物特点的结果,那就再好不够了。

可惜我没写出来。

他的一连串事迹都要转到他的性格上,不然我就失去了写作的目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狠”。

一切都要归根结底落在他的性格上,

是他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

这就是要破题呀!

全部集中在这一个点上,不是要写百科体。

不过,困难的是知道要转是回事,

知道怎么转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要费更多的脑筋了。

五、适当加一些正反人物

校长说到,观点加人物。

如果有其他人物作为反衬。

观点就更加立体、鲜明。

读者可以从更多角度理解这个观点,

认可这个观点。

你看一部电影虽然有主角,但也需要有配角来搭档,配角不是来抢主角风头的,乃是衬托主角的。

校长不仅给我说了,还给我示范了例子。

什么F祖名之类的……

所以等什么呢?

往里面加吧!

六、提炼出金句,升华主题

我最后的结尾,不够有力。

主题没有升华,金句没有提炼,以至于转发点不强。

一篇文章需要有看点,也需要有转发点。

就是说使读者看到最后,忍不住点赞,更愿意转发你的文章。

校长提醒我,我最薄弱的环节当属结尾了。

文章不仅要使人想看,而且要看下去,最后还看得在理。

所以我必须改进,使我的观点呼之欲出,深入在每个人的心里。

至今还记得丹尼尔老师说的:峰终定律。

读者记住你的文章的,一个是高峰时,一个是结尾时。

所谓:凤头、猪肚、豹尾。

开头要漂亮,正文要丰富,结尾要有力。

继续巢这个努力吧!

认识自己的不足是一方面,但通过改变自己得到提升是另一方面。

记得一本书上说过: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我也可以说:

好的写作水平也是借着一遍遍改文提升的。

我真的感恩,有这样学习的机会。

不仅知道一篇好文章 ,更是知道如何写一篇好文章。

听到校长的话:

我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使我戒骄戒躁,继续加力。

我知道自己写得还是不咋滴,但我愿意继续写下去。

其实写这个长文过程中,有时真的不知道咋写,有时头脑发裂真想放弃不写了……

但我依旧没有停笔。

只要写下去,就算现在一堆乱文,总有一天会看到美好的成绩。

村上春树不就是如此吗?一直写,一直写,最后终成大家。

当然,我不能与之相比,但写作精神值得仿效。

我写吴的“狠”岂不也是要鼓励自己,为梦想而努力吗?

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