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故事

老三下岗

2018-09-02  本文已影响126人  令尹子鱼
老三下岗

原本是个农民,无所谓上班下岗的。但由于从庄稼地走进了乡办厂,就出现了这个问题。

三叔就是这种情况,上完小学三年级就回家干农活了。那时候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提法,在农村对上学的要求也很低,只要能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三叔由于身体佝偻,是先天的罗锅子,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自然而然对学校这个环境没有什么好感,不过这到没有影响他读书的兴趣,他让外出当兵的二叔给他带回来了很多历史书,忙完农活就会看几页书,这也可能是后来他经常给我们这些后辈讲历史故事的基础。

读史使人明智。大量的阅读让三叔知道了大山外还有多姿的社会,也让他了解了罗锅子也可以当宰相。以至于我们见到的从来都是一个自信的三叔。这种自信让他开始希望走出大山,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历史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发展的春风吹进黄土高原,到处兴起办企业的热潮,有些地方政府还把这作为一项指标进行考核,基层乡镇为了完成任务,打造工作亮点,自然很积极。就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了砖瓦厂、加工厂、五金厂等,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黄土高原上出现。

老三下岗

程塬乡也不例外,在乡政府牵头下,先后建立起了一座砖瓦厂,一座养殖场,一座加工厂。

在这种火热的建企业大潮下,却没有人去探讨企业该如何管理,该如何实现盈利,该怎么持续发展,一种盲目自信充斥在空气中,让人有些窒息。

程塬乡的三座厂子,说是工厂,其实很简陋,几间瓦房。砖瓦厂也没有像样的制砖机,都是木制的模具,最多的就是木质的小推车了,因为要靠人力来推砖胚。养殖场就更简单了,用土墙围成了圈舍,人住的也是土窑洞。相比较之下,加工厂条件还是比较好的,有一间80多平米的房子,只不过这个房子四面通风,没什么遮挡,地上划了很多白线,把整个房间隔了七八块,美其名曰工作间,还提供一些简单的加工工具,像锤子、钳子、砧子等。

硬件准备到位,缺的就是人了。厂长都是乡政府正式干部担任,需要的是大量的普通工人。招工指标被划到了各村,由各村推荐。

念过书的三叔也正关注着大山外的动向。当听到招工的信息,三叔找到了村支书,央求着争取了一个指标。

老三下岗

这是一件具有开创性的大事。三叔向心中那个“罗锅宰相”的梦又进了一步。

村支书更多的想照顾照顾这个罗锅子年轻人,像这样先天罗锅的年轻人,在农村很受排挤,娶媳妇更是大难事。很多先天残疾要么是自我放弃,浑浑噩噩一辈子,政府还要进行保障;要么是走向极端,仇视社会,干起了丑恶的勾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看到三叔主动去加工厂学习技术,支书思考后直接答应了。

由于加工厂在乡政府,三叔只带了一床平时盖的被子,揣好村上的介绍信就上班去了。这次去上班没有盛大的欢送场面,更没有人迎接。但对三叔而言,那种兴奋感却是从来没有的。生活中,他足够的自信,但身体上的残疾、大山的隔阂都让他有一种压抑感,他不怕生活中繁重的劳动,可有些怕平平庸庸一生。

因此把亲戚介绍的一门亲事都退掉了。对方家女子从小开始当家,干农活更是一把好手,只是家徒四壁,全家四个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很多人不愿意和这样的家庭结亲,怕拖累。亲戚考虑到三叔身体上残疾,认为女子家穷一点无所谓,总比一辈子打光棍强。但没想到三叔会拒绝,并且这个理由很让人气愤,三叔认为对方家女子长得不乖。原本一场好事因此不欢而散。

“我要打铁。”

当厂长看到三叔佝偻的身体时,不知道该给他安排什么活干,就问了三叔。却没想到三叔要干这个别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因为打铁是个纯体力活。庄稼汉也想干点轻松的活。

厂长有些犹豫。一方面他考虑三叔能不能干得了,另一方面他也怕别人说三道四。

“这样吧,你先在厂里搞后勤,当然也可以去打铁。等过一段时间,厂里会具体安排的。”厂长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观察然后在定具体工作。

干惯了庄稼汉工作的三叔,忽然朝九晚五,他有些不习惯。后勤那点工作,他干的很轻松。闲暇之余,就开始往那个打铁的摊点跑,顺便还帮忙抡大锤,有时还做些小玩意。

俗话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就会开一扇窗。三叔身躯佝偻,但心灵手巧,做出的铁器设计奇巧,做工精细,很受群众喜欢。三叔也由后勤打杂的,正式调整成为了打铁匠人。

打铁的生活是挥汗如雨式的,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三叔干的很起劲,也很充实,当自己做的铁器得到厂长的赞扬,等到群众的肯定时,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渴望得到肯定,从心底里希望受到尊重。

五年时间很短暂,加工厂的生活繁重而快乐。他一步一步成长为了加工厂里的骨干,开始带起了徒弟。但风云难测,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一个人无法支撑整改厂子运转,加工厂已经难以为继,很多人开始单干,厂里的一把手也已经换了三波了。

据说上面已经出台政策,要把乡村自办的厂子推向市场,政府不再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干部回原单位安置,招聘的工人遣回原村上。

三叔情绪从未如此低落过,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应该去干什么。自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他就没想过自己会下岗。失落的情绪、失望的心情萦绕在他心头,他踏着承重的步伐回到生他养他的那个小山村,再一次拾起了羊鞭。

“老三下岗了!”这件事传遍了村子,“下岗”这个词也第一次被大山所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