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小品心情随笔散文

读史说史

2021-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若安山

二十四史中,除了打头的几部格外璀璨耀人眼外,其余越往后的“史”越是臭,似乎鲜有人问津,但甭管它们多臭,好歹是正史哩。

而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呢,都亡了一百年了,咱也还没有编出一部名正言顺的《清史》。据传《清史》快要被编修出来了,也不知是据谁传的。只是,有一点我很好奇——运用白话文来编修正史是前无古人的,只不知会笨拙到什么程度?不论怎样,但愿史家们能有所突破——尽管那很难,文言文的一大好处便是,它自带防腐剂和压缩泵,须知历史是要留给后代的。

今天的人都太忙,世界格局又前所未有地剧变,人心日渐地支离破碎,一直延续……

想当年袁大头找人编缺胳膊少腿的《清史稿》尚谬误百出,就那样的货色也让近年拍宫廷剧的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扯淡素材呢。历史本来就冷,现在不但冷,还浊。

或因清代距今较近,我对其历史有些更大的兴趣。但凡说起历史,总离不开帝王将相,清朝的皇帝老儿们是众朝代里平均素质较高的了,所以读他们的故事,相对不那么令人气鼓鼓。

许是年龄渐长,近年我对早已知的历史有了些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浅见。说来道来,总也讲不完。然而,我越发意识到:所谓历史,常常是无所谓真假的——若刻意计较,历史便失去了诸多意义。我这样说,搞历史、考古的人肯定不爱听。但是无所谓,我说我微言,您考您真史——换个一百八十度的角度讲,何不是认真对待的态度呢。

诚然,历史终归很令人神伤,君不见,不同往日的“今天”,也只不过是来日的“昨天”。很多时候,我啃着二十四史中看似燥热实则冰冷的文字,总不免感到往事寂寥、今世孤独,便觉世世代代其实也没多少意思——幸好(或许也是不幸),活着的人无法太自知,而死去的人也无法醒来多告知……

罢了罢了,莫多想,万人万事万物终将成史,纵然今人不见古时月,尚有历史——让我们边读史,边成史吧。

文/若安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