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书写第六日:不二与约瑟夫•勃伊思
今天又见到了小琴,颇感亲切,言语间忽然间明白一件事。
开始还要从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作品《毛毡西装》说起。
百度的标准介绍为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国著名艺术家,以雕塑为其主要创作形式。他在七十年代享受着政治预言者完美名誉的一位美术家。他作为雕塑家、事件美术家、“宗教头头”和幻想家,变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欧洲美术世界中的最有影响的人物。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他那种具有以赛亚精神的仁慈性格。
约瑟夫•勃伊思躯壳 《毛毡西装》 1970年 170cm×600cm,英国泰特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是以他最具代表性的材料毛毡剪裁制造成一套西装,悬挂在墙面上展出。这件作品有着多方面的寓意,一方面毛毡是生命保护的象征,可以通过保暖为身体提供呵护,挂在墙上的毛毡西装如同一副生命的躯壳,它引导人们去正视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存在和对生命的呵护;而另一方面,毛毡西装又成了博伊斯自己的象征,是在他自己在场的一个隐喻,象征着艺术家对于生命与救赎等问题的思考。‘’
这个百度解读有些拗口,毛毡西装看来表达的一部分意思是在工业化物质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一个符合集体潜意识洪流职业化需求的外在形象的躯壳,按照洪流的职业化价值观的笼子的形状塑造。而作为独立思维的人的内在灵魂被整个社会需求裹挟而不知所踪,迷失了。
原本理解就到底为止,解决空洞的躯壳西装的方法之一貌似就是逃离主流社会思维,挣脱洪流的价值观框架,先成为独立的不被僵化的框架约束的个体。个体也要谋生,发展不二的工匠精神貌似是个必然的过程。不二就是不断认真深入专注在自己做的事情上,不为外在周遭的环境所影响,不必迎合他人的期待,不为内心的恐惧犹疑而动摇,定心专注自己的事,了觉当下。
历经了这个做回自己由自心而发的过程就是犹如奥兹国的历险,圆满的期待最终会像狮子那样找回勇气,像铁皮人那样找回自己的心,像稻草人那样找回智慧……
明了即使在洪流的框架下,也可以无分别心的做回自己,云动风动心不动,原来这是更大的定力,大隐于朝,骑牛归家。别人的期待,他人的要求,规章制度,繁文缛节,指标要求,人际关系,等等等等一切外在人为都不会起到紧箍咒的作用,酷暑心静自然凉。
出污泥不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更高境界是身着西装而心安然自得,全在止观觉照之间,原来武功秘籍在此。小白牧牛与骑牛归家的天壤之别。
心自安然,境随心转,骑牛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