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理解?那又如何

2016-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凉潮送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昨天在与老妈的聊天中被问到关于今后的工作方向,于是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听完老妈先是略带「轻蔑」的笑了一下,然后认为我的打算非常出乎意料,我之前也没有从事过相关的工作,以我现在的能力肯定干不了。尽管随后我试图解释清楚我之所以有这样打算的原因,但收效甚微,谈话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

在与父母或长辈沟通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尽管大多时候作为晚辈的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但我们内心中更希望能够被他们多理解一些,可结果却通常都不怎么理想。我们将这种不理解称之为「代沟」。由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差异过大,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形成了这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时至今日,这道沟不只存在于与长辈的相处之中,也频繁的出现在了朋友、同事以及恋人间。似乎只要是任何一段关系出现问题或嫌隙,一句对方不理解,便迅速成为了一张完美的挡箭牌,将所有的问题全部囊括了进去,这显然有些以偏概全。

当我们找到能与之倾诉并产生共鸣之人,常会说「理解万岁」,这足以见得理解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没有人能够完全独立于生活之外而不与周边的人产生任何联系,因此在与其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似乎只要能够互相理解,事情便会事半功倍;相反地,如果相互间无法理解,事情做起来只会举步维艰。

也许当我们还以为理解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必需品」的时候,它却逐渐成为了一件「奢侈品」,变得越来越难以触碰。

当不被理解慢慢成为社会常态,看似出乎意料,却实则是在情理之中。在人与人频密的来往中,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出发点,去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并不会一开始就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因此会产生许多的不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我们不被理解的时候,内心常会感到忧虑和不安,为了缓解内心的这种反应,我们会通过语言向对方解释,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理解,但解释并不是每次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有时一再解释的结果反而更惨。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别人理解?是希望通过与别人的共鸣从而证明自己是对的?还是希望通过理解获得别人的帮助和同情?抑或是希望借此来缓解自己内心的不自信?尽管理解是必需品,但这样的理解想来不要也罢,因为毫无意义。

社会自有一套价值法则与生存法则,它或许可以作为绝大多数人的评价标准,但永远无法成为每个人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没必要因为与别人的评价标准出现偏差从而感到忧虑和不自信,我们生下来不为任何人而活,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法则,这个法则或许与社会上普遍认可的法则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少数人的法则就是错的,即便再小众它也会有生存下去的土壤和空间,只要用心浇水和施肥,就一定会茁壮成长。

不被理解,正说明我们有着自己特有的想法,至于这想法对或不对别人说了不算,唯有自己才有权决定。我们不可没有理解,可是我们不能因为需要被理解而失去对自己内心的把控,这两者也许同样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