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知道了也做到了,怎么还过不好?
最近才明白一个道理:
面对问题,并不等于,花时间去面对问题。
(1)我的问题
自从怀第一个孩子,我的神经便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开始非常主动的去解决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力求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然,这个更好只是我自己的判断。
面对自己,原以为这些年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当面对孩子时,许多问题却依然存在。
为什么我用了很长时间去看书,去做自我疏理,去学习育儿知识,最后所达到的效果和我想象的相差甚远,甚至有时旧问题却越演越烈。
我的大脑明白了很多道理,但面对问题时,我却无法真正解决。
有人会说,知道和做到之间总是有条河,只有做到了才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知道,而仅仅只是知道,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改变不了什么。
所以“知行合一”难度很大。
但,这条河如何跨越?
假如,我们自己能修座桥,在知和行中间便形成了双向车道,知引发行,行升级知。
但如果这座桥修得不结实,知与行都会随着河流逝去,知会被迅速忘记,行会没有根源。
那么,问题来了:
这座桥是什么?要怎么修?
(2)这座桥是什么?
对于如何知道后马上就能做到,许许多多的牛人们早已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行动起来!先不要想太多!让好的行为成为习惯,让行动来证明想法给出答案。
可是,就是这个“行动起来”阻拦了很多人。
因为大多数人潜意识是拒绝风险和困难的,面对困难要么选择拖延,要么选择视而不见。
就好像我早知道早起的好处,可是却因为早睡太困难一直都没有行动,仍旧是喜欢晚睡熬夜。还经常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比如半夜写文思路更清晰等等。
你是否和我一样,不敢直面困难,还会经常找借口安慰自己?
面对困难会很痛苦,我们害怕痛苦,因此即便知道了许多道理,仍旧过不好,源头是因为我们害怕困难,害怕改变。
为什么当面对困难时,有的人勇敢,有的人会退缩,会自我怀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勇敢的人在年幼时得到了充足的关爱和安全感,这些自我怀疑的人在最初受到的肯定和鼓励却非常有限。
因此,这些勇敢的人,从小就会在知和行之间搭建一座桥,因为当他们面对困难时,父母的爱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能去跨越困难,承担痛苦。有父母的陪伴,痛苦变得不再可怕,他们于是学着父母的样子,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
这种相信和勇气,就是这座桥的基石。因为不再害怕,困难变得简单,在面对困难时的自我控制力便得以体现。
控制力,或者说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是这座桥。但它不应是痛苦的,反而是轻松的。
所以,当我努力想控制自己早起时,我是痛苦的,这种控制力是虚弱无力的,这座桥是脆弱的。
看来,想要搭桥,就必须要形成轻松愉快的心态。
我们大部分人想要改变自己,都太过于用力,找不到搭桥的本质。结果就会导致自己更加气馁和自信心不足。
(3)怎么修桥呢?
我前面提到,面对问题不等于花时间面对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要修桥,但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才能修好结实的桥。
而我通常只顾修桥,而没在意桥的质量。
因此我在许多“知”与“行”之间搭建的桥都属于豆腐渣工程。
仔细想想,源于自己的操之过急,看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大都流于表面,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最底层的原因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比如,我已经了解了许多育儿知识,但是在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却经常根据大脑的即兴反应动用家长权威,而不去静下心来去分析问题,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这就是我不愿意花时间去面对问题。
是我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我的桥是不通的。
想要修座好桥,首先就是试着花时间去面对问题:花时间面对自己,花时间面对孩子。
许多问题不是源于客观因素,而是来自于心理因素。
愿意去花时间的人,必然是懂得爱的人。
花时间去爱自己,花时间去爱别人,能让自己充满能量,能弥补儿时的缺失,能让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
之后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困难不再是以前所想的那般可怕。
“知”与“行”的桥就应该在爱的流动中建成,没有强迫和压制,只有轻松和愉悦。
于是,知行合一变得极其自然。
在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下,面对人生的大小挑战,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用爱而不是控制,一切都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