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谈写作哲思

新媒体人要会写的故事文|建议一定看看!

2020-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Mikker

我敢肯定,大多数人小时候一定特别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故事,而现在的你长大了又喜欢上了看电影,其实电影的本质就是故事。

那么故事有多大的魔力呢?

讲故事的强大之处在于讲故事是站在一个上帝的视角在传递你的价值关,不需要做任何辩证的工作,这便可以运用在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中,如果在最后加上CTA(行动呼唤)的部分,你能感受到身体的荷尔蒙和催产素所迸发出来的行动力。

因此,做新媒体最好一定要会写故事文,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引导用户做出行动,从而达到拉新、促活、转化的目的。

草莓今天就给大家来讲讲如何快速着手构建一个故事,也就是3P故事工作流。它可以把核心的故事理论整合成一个可复用、可行动,清晰简单的一个工作指南,来帮助我们快速的进行故事的构建。

3P故事工作流主要有这3大要素:人物(people)、目的(purpose)、情节(plot)。

一、人物

人物即是故事的主角,在故事文的写作中一般也是以“人”为来作为主角的。

有一个叫自我参照效应,强调当我们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这个东西与我们有关,我们的记忆就会更深刻一点。也就是说我们总是趋向于关注更多跟我们自己有关的东西。例如:你是一个电影人,你会关注更多电影的话题。

写故事文时,故事人物包括3大特征:独特性、欲望、复杂性

二、目的

目的就是你想要通过这个故事最后把观众带到一个什么样的终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价值观,有可能是一个行动的呼唤。

什么都想说,就跟你什么都没说一样。讲故事设计目的的过程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做筛选,更重要的一点,当我们确定完目的之后可以帮助我们在后面故事情节的筛选当中更具有方向感。比如你想讲一个关于坚强的故事,你应该就不会把主角失恋了而一筹莫展的事件放进去。

那怎么样更好更清晰地构建出我们故事的目的呢?我们可以通过1句话+3个关键字,来帮助我们构建故事的目的。

三、情节

情节当中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亚里士多德的三段式理论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分为3部分,头占据整个故事时长的25%,身占据50%,尾占据25%。

如果情节是带着用户从故事的开头带到故事的结尾,那冲突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驱动力。一些故事让用户听的过程中半途就离开了,就在于整个故事的设置当中 没有任何的冲突和结构的设置。

冲突可以是人vs人、人vs自然、人vs社会、人vs器具、人vs未知力量、人vs自我等等。在这些冲突中人vs自我往往最为强烈,比如你与自我的和解、你如何对抗你的自卑、你是怎么对抗自己那些与生俱来的缺点。

因此,我们把故事划分成6个基本的情节点,分别是:

要注意的是,在Hurdle的困难当中每一步所遇到的失败一定是越来越沉重的,到最后才是遇到最大的困难。

总之,我们被人物所吸引进入故事,独特性吸引我们的注意,欲望让我们爱上主角,复杂性为我们人物增加可信度,情节为故事提供结构和冲突,并带领着观众从一个事件走向另一个事件。在一次一次跌宕起伏中,我们走向了故事的高潮,并在结尾传递了故事的价值,也就是我们故事的目的。

引导情感、行动召唤,这就是故事最终的力量。


发现故事:浸泡式倾听

如果故事无法打动自己,那它就很难打动别人

在倾听阶段或探寻故事潜在线索的阶段,需要注意两件事情:

1.不要立即着手,要多视角挖掘潜在线索。

2.丢弃所有假设。如果一开始报着假设,开始构建故事的阶段,那整个故事的维度就会变得非常浅 ,我们要避免忽略到故事背后其他的细节。

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故事,倾听就是一个暂停的过程,让我们的心能够沉下心来,去探寻到潜在的故事线索。

如果写的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自己的故事时,还可以通过翻看自己写过的文章、日记、发过的朋友圈、走过的地方拍过的照片。想一想在过去的经历当中,有哪一个时刻曾经被自己或某一件事情所打动过,然后把这些事件挑出来,找到一个最打动你的故事。

如果觉得文章内容对你有帮助,可关注gz号「草莓运营说」,那里有更多关于写作/运营/读书/职场的干货内容,等你来发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