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群星闪耀时!4400颗宇宙星辰的伟大故事
纷 繁 世 界
保 持 初 心
▎蚜虫群星闪耀时!4400颗宇宙星辰的伟大故事
作者/张涛拉罕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宇宙万物漆黑一片,天地人间纠缠不分,宛若坠入深渊狭间,寂静无声亦死气沉沉。无垠的黑暗包裹着无限的时间缓缓流淌,直到倾心于美的伊露维塔再也无法忍受稳定的沉闷,吟唱起一如之颂,点亮了不灭之火。
转瞬之间,时间洪流逆潮海啸,无垠之暗分崩离析。在瑰丽皎洁的空间大漩涡中,一亚终于诞生。伊露维塔抬起第三只手,食拇相扣、三指直伸。朝霞与玫瑰色的泪滴自祂第三只眼中流泻而出。
图1:诞生吧,苍穹宇宙,诞生吧,一亚!“一如~一如~”伴随着爱努们嘹亮悦耳的叠声大合唱,那泪滴频频闪动,随即火山爆发般四散而开,化作四千四百颗钻石嵌入无人深空,成为天之宝钻、宇宙星辰。
白驹过隙、弹指万年,四千四百颗天之宝钻最终坠向蓝色弹珠,在我们赖以为生的地球家园繁衍生息,成为大自然母亲的万千子孙之一。
图2:走啊兄弟们,找大自然母亲去咯~你知道它们最终幻化成了什么吗?嘿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们竟齐齐摇身一变,成了四千四百种蚜虫与世长存!那么今天,欢迎走进千姿百态的小小世界,让我们一起见证蚜虫群星闪耀时!
图3:你以为蚜虫群星闪耀时,是这样的酷炫 图4:但它们其实是这样的~ 图5:或者这样的~ 图6:好吧我服了,你最cool!世界性昆虫!首尾相连绕地球11圈
蚜虫,又名腻虫或蜜虫,泛指昆虫纲半翅目胸喙亚目蚜总科下共10科的4400余种生物。这些生物虽然都十分细小,身长从1-10毫米不等,但它们的种群数量却异常庞大。
图7:小小蚜虫特写照庞大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按每种蚜虫1亿只,且每只身长仅1毫米来算,那么所有蚜虫头尾相连时就可达4400亿毫米,即44万km,可绕地球赤道约11圈!更何况,每个种类的蚜虫数以百亿千亿计,按1亿/种来算已是最低标准。
蚜虫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种地区,无论你在咱大中国,还是法兰西、英格兰、美利坚,亦或是在自成一陆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只要有小麦大麦马铃薯,只要是葡萄支架玉米地,就一定能发现这些小家伙!啥,你说找不见?劳驾劳驾,植物根茎处、叶片分枝处,随便翻翻绿油油、黑乎乎一片好伐~
图8&9:绿油油黑乎乎一片真不是夸张形容当然啦,它们也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的栖息地喜好:比起酷热难当的热带或寒冷冻人的寒带来说,气候起伏不大且恒温恒湿的温带地区更受蚜虫们青睐。
另外,别看蚜虫虽小,它们可是美好生活的倡导者哟!在温带地区,夏季不用买短衣短裤,冬季不用愁羽绒服,饿了就吃,渴了就喝,一年四季惬意风光美滋滋!大小蚜们在这里过得舒心又怡人,简直比梁山好汉还梁山好汉哇~
图10:惬意自在好不快活耶~说到这里,你肯定好奇它们是怎样越过数千公里的陆地海面,从东半球跑到西半球,抑或从北半球跑到南半球去的吧。其实很简单,陆路情况下,它们会像玛维守望伊利丹那样,坚如磐石坐等风来——当风儿真的翩然而至,它们便纵身一跃,在豪风的裹夹中肆意翱翔,一边翻滚一边享受自由自在、一日千里的飞天快感~(最后当然四脚朝天完美降落咯)
而在水路的情况下,它们就更聪明啦,只需附着在进出口货物,通常是封箱装好的植物作物上,一路听着远洋航船“呜呜”的汽笛声,十天半个月,或几十天几个月后,就来到了一片崭新大陆啦!
图11:飞翔的快感,你不懂~(示意图,非蚜虫)数量既王道!广泛既王道!会利用风和人类的货船进行迁徙扩散当然更是王道!所以综合这三方面来说,蚜虫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性昆虫!
洞悉宇宙终极奥秘,精通肥宅快乐大法
嗯,大多数蚜虫具有柔软的绿色身躯,它们头部细小、背部尖凸、腹部滚圆,细长六足着地,灵敏触角在头,后腹部左右两侧斜伸出两支腹管,屁股正中直肠孔上长有一根尾片——总而言之,当你细细查看或把它放大来看时,这绿色的小精灵总给人一种迥异于其他生物的违和观感,仿佛真如开头所言乃宇宙星辰、天外来客,显得如此诡异非凡。
图12-1:蚜虫,晶莹剔透的天外来客 图12:苹果蚜虫的生命五阶段说到诡异,小家伙们的眼睛可是更值得一提。在它们小小的头上,两个大复眼一左一右排列,且每个复眼的后方和上方又各有一个视凸起,从而形成纵横捭阖、三三相乘远大于九的高级立体视觉。据说拥有此复x9眼的它们,甚至能纵览天地人间万物的过去未来,还能洞悉宇宙银河的终极奥秘!(当然咯,“深思”早就告诉我们了,所谓宇宙银河的终极奥秘,就是42,哈!)
撇开42不谈。我们知道,蚜虫大多为寡食性或单食性,即它们只以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为食,也有少量蚜虫为多食性,能够以不同科的数百种植物为食;蚜虫的口器被称为stylet,只有吸食植物汁液时才伸展出来,平日里被严密包裹在吻突(相当于人类的上下颌骨)的鞘中,大大泡泡卷一般贮藏于体内。
当它们进食时,口器伸直变硬,刺啦一下刺入植物的韧皮部筛管中,在高压的作用下,植物汁液就会一股脑儿全涌入蚜虫的食道,形成根本不用吸也可以躺着吃到饱的特殊被动进食法——俗称“肥宅快乐大法”!
图13:肥宅的快乐,你不懂~实力坑队友与蚜虫大瘟疫
精通“肥宅快乐大法”的蚜虫自然骨酥肉酥全身酥软,它们的身体比蚊子还软,用手指去搓捻的话基本可以一触即化。如此娇弱欲滴的身躯,自然引来了大量好这一口的其他生物们。喜欢以蚜虫为食的昆虫除了大名鼎鼎的瓢虫、寄生蜂和食蚜蝇外,还有像螃蟹一样的蟹蛛和喜欢背东西的草蛉,这几位可都是和蚜虫纠葛了好几百个世纪的不共戴天之敌!
图14:正在捕食蚜虫的瓢虫对蚜虫来说,碰见这些天敌其实也没啥可怕的。因为蚜虫习惯超级密集群居,就是摩肩接踵哪儿哪儿都是虫,成百上千数十万堆积在一个小旮旯里,让密集恐惧症患者直接看一眼就升天的那种——于是乎,一旦和这些万恶的掠食者照面,蚜虫们扭头就跑已经成了固有常态,没啥新鲜的;而且啊,如果扭头就跑跑不过,也可以撕拉纠扯、肩撞脚踢身边的同类,实力坑队友一把嘛。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呐,没啥好怕的。
图15:那么多熊队友,随便坑~另外,导致蚜虫成片死亡的情况还有突如其来的大幅升降温和大暴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杀死蚜虫体内的共生菌,使它们缺乏营养而死;由于身体着实太小,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就能有效阻止蚜虫们的大规模迁徙,还能把千千万万蚜虫从植物上击落,让它们纷纷摔死饿死。
但考虑到蚜虫们随随便便就能上亿的种群数量,以上那些个体损失其实都只是点点大的毛毛雨啦~真正让蚜虫们害怕颤抖的,其实是那些肉眼不可分辨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侵染蚜虫的真菌包括虫霉、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昆虫病原真菌等,许多种类的真菌都对蚜虫具有一击必杀的效用。
图16:金龟子绿僵菌!?吓死老子啦!!!这些真菌的孢子平日漂浮在空气中,一旦黏上蚜虫,就会在蚜虫的皮肤上发芽,同时向下穿透向内生长,钻入蚜虫的血淋巴(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血液)里。受感染的蚜虫体表会生出一层羊毛状的物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厚,仅仅过了两三天,蚜虫就将迎来生命的终结。
你以为这就完了?才没有呐!死亡后的蚜虫尸体会持续释放出真菌孢子病原体,以蚜虫种群的超密集群居而言,现在事态已经不是一传十、十传百那么轻松的程度,而是千传万、万传千百万这种宏观经济统计学上的规模了——真菌过处,尸横片野寸草不生,简直堪称“蚜虫大瘟疫”!
图17:风紧扯呼!大伙儿快跑呀植物大敌!地球最坏害虫之一
你知道吗?蚜虫除了是世界性昆虫外,还是赫赫有名的,地球上最坏、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在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可被称为害虫的蚜虫,它们的总数达万万亿或无法计数,它们对农林、园艺和栽培种植业造成了举世震惊的严重危害。
图18:最坏害虫来临,危险危险!19世纪中至末期,一种名为根瘤蚜的浅黄色寄生蚜虫经远洋贸易全面入侵法国。它们寄生于葡萄上,令葡萄根部快速腐烂,最终导致植株死亡。它们在葡萄园中大肆繁殖,快速扩散,最终将全法国大约三分之二的葡萄园毁坏殆尽,造成了高达5000亿法郎的巨额损失,令法国乃至全欧洲的葡萄栽培业笼罩上一层噩梦之影!
图19:根瘤蚜简直堪称“葡萄之灾”同样是19世纪中期,1845-1852年爆发了爱尔兰大饥荒(或称马铃薯饥荒)。蚜虫的啃噬和扩散,间接导致了卵菌的肆虐,让爱尔兰人赖以为生的主要食物来源马铃薯海啸般腐烂,大规模歉收,并在短短7年时间里,导致一百余万人饿死病死,让当时英国治下的爱尔兰总人口数锐减了将近八分之一!
是次饥荒之严重,甚至彻底改变了爱尔兰的历史——因为大饥荒、作物歉收和物价过高等社会因素,大部分贫穷的爱尔兰人选择移民海外(首选自然是自由之国,被哥伦比亚女神照耀着的美利坚合众国,所以今日美国才会有那么多爱尔兰移民的后代)。
大量移民外流,导致爱尔兰在其后的数十年间人口锐减至400万人左右,即便到了今日,爱尔兰人口依旧不足500万人——要知道,在1800年初,爱尔兰可是拥有超过800万人口的哟,这次大饥荒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性问题到底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损害也就不言而喻了。
除了葡萄和马铃薯之外,蚜虫还对诸如大麦、小麦、谷物、甜菜和柑橘等植物作物传播病毒。蚜虫的唾液对植物有严重的毒害作用,被蚜虫吸食汁液的植物会变得缺乏活力,造成生产率降低、叶斑、泛黄、发育不良、产量降低、枯萎和死亡等各种各样的症状。
图20:正在侵害羽扇豆的蚜虫们无处不在却又无孔不入的小小虫子,对我们人类来说就像一场席卷大量作物的死亡风暴,人人谈之色变,人人恨之入骨!蚜虫害虫直到今天,直到科学技术如此卓越发展的今天,依然威胁着许许多多的庄稼和作物。我们的生物科学家和农业学家们至今依然对那些适应农药毒性的蚜虫微变体束手无策,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给它们扣个“地球最坏害虫”的大帽子,其实也真的没啥。
注:19世纪法国葡萄灾的罪魁祸首根瘤蚜,原本与球蚜一样,同为蚜总科属下物种;但后来该总科下生物经历了一次重新分类,球蚜与根瘤蚜都从蚜总科里分化出来,被提升成了球蚜总科与根瘤蚜总科——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们之间相当亲近的亲缘关系,也不影响它们作为坏透了的害虫的危害和破坏性——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没错,小小虫子聚一起,田间地头闹翻天!
图21:手拉着手闹翻天啦!千姿百态,蚜虫群星光芒闪耀
考虑到一下子哗啦哗啦说了那么多,大家都可能有点知识性消化不良,加上确实篇幅所限~所以接下来,我就搜肠刮肚,带大家一起看看蚜虫大家族中到底还有哪些天赋异禀的家伙,顺带轻松愉快的结束这篇文章吧~
No.1 飞天之星!莴苣蚜虫有着轻盈至极的小小身躯,颇擅长驾驭自然之风的它们,蹬腿一跳乘风而行,能从新西兰一路飞跃至塔斯马尼亚,1500km算个啥?眨眼只道是平常!
图22:嘿!1500km眨眼就到No.2 暴食之星!虽说大多数蚜虫是寡食性或单食性,但绿色桃蚜虫却拥有其他蚜虫所不具备的超级好食欲,关键是它们一点儿也不挑食,能够以数百种植物为食,由此滋生的各种植物传染病以及这些传染病所带来的的作物损失、经济损失自然可见一斑,也怪不得老农们会对它们挠头顿足、骂骂咧咧啦。
图23:还有饭吗,再来五碗!No.3 蜜露之星!几乎所有蚜虫的屁屁那儿(就是肛门直肠)都会分泌一种极富糖分的胶黏液体,其甜度为砂糖的150倍,被称为“蜜露”。这些蜜露就像鲜甜诱人的牛奶,颇受蚂蚁和蚁后欢迎,于是为了多多品尝蜜露,蚂蚁成了蚜虫的饲主,它们保护蚜虫,击退来犯的蚜虫天敌,令蚜虫专心生产,从而日复一日、源源不断地将蜜露送回蚁巢,用一丝不苟的真爱供养着肚腹滚圆的蚁后——哈,其实蚂蚁和蚜虫这两种生物存在着相当密切的互动,彼此之间形成了非常有趣且独特的“共生关系”。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介绍了。
图24&24-1:正在放牧蚜虫的蚂蚁No.4 造瘿之星!一些种类的蚜虫能直接参与植物组织作用,使植物形成瘿(不正常的植物组织增生,就像在植物枝干里开了个洞一样,类似结节),而蚜虫就瞅准了瘿里的空洞孔隙,欢欢喜喜从风吹日晒的植物枝头搬进密不透风的瘿里,乔迁新居后的它们喜出望外,从此再也不用怕天敌们前来侵害啦~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能够造瘿的蚜虫种群大多会异化出一类凶猛果敢的“士兵蚜”来守卫自己的美好家园。例如,亚历山大角倍蚜就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和类似螯肢的大口器(和士兵蚁很相似),负责日夜站岗守卫,还会击退来犯之敌。而中国麸蚜所造的特殊之瘿,可以制出中药五倍子,同时也是生产单宁酸的重要原料。
图25:大个士兵蚜正在守卫普通蚜虫No.5 防御之星!由于天敌种类繁多,加上自己天生骨头酥软毫无抵抗力可言,于是许多蚜虫日夜苦思,最后终于钻研出了防御天敌的进化之道:比如卡棉蚜,它可以让自己“长”出一件毛毛防弹衣(分泌出一层绒毛状的蜡覆盖体表)以此进行防护;又例如甘蓝蚜,它们的大肚子就是一个天然储气罐,可以贮藏许多化学物质,情况危急天敌来袭时,一扭头屁股迎敌,“噗啦啦”震天一声响!混合着强烈芥末油气味的“半液半固态屁”(混合化学物质)便能烧灼敌躯,将敌人半吓半臭的熏跑,哈哈!
图26:正在分泌防御蜡液的蚜虫No.6 生殖之星!上面那些其实都是雕虫小技,说到底,一个物种成功与否,在狭义在广义上来说当然还是要看这个物种的存在数量。作为与物种存在数量密切相关的生殖力,实乃一个物种是否可堪大用的重要评判标准!
周期性孤雌生殖+有性生殖,卵胎生+卵生,这四种被动技能,加上可以持续到次年夏季的生殖循环天赋点,是备受大自然母亲青睐的蚜虫们独具而复杂的生殖系统——简单来说,如果处于温暖又适宜的环境里,蚜虫便能毫不停歇的多代繁殖!
图27:生呀,生呀,朝着“英雄母亲”迈进!以前文所述之甘蓝蚜为例,一个甘蓝蚜老妈妈仅靠自己,就能够繁殖41代雌性,如果她的每一代后代也持续不断的进行繁殖作业,且老妈妈和子孙们全部存活的话——那么仅凭她一只虫,就能在短短一年半载的时间里诞下共计1.5 x 10的27次方个后代!!!
原谅我数学不好,无法用正确的数学单位来陈述这一串近乎宇宙尺度距离才配拥有的天文数字。而放眼全地球,恐怕也只有细菌层面的生物繁殖数量/速度才能与蚜虫们比肩!当然啦,以上数字只是全然理想状态下的蚜虫后代数量,现实生活自然天差地别~
图28:生啊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还有一点不容小觑,蚜虫们拥有超乎寻常的生殖适应能力——当蚜虫的宿主植物状态变差或蚜虫种群数量过于拥挤时,某些蚜虫便会产出具有翅膀的下一代,当它们长大后便能张开双翼去寻觅舒适之地另起炉灶,从而大幅扩张,掌控陌生之地的食物来源。
而在另一些种类的蚜虫身上,其强大的生殖适应能力表现为触底倒退,既下一代产出的蚜虫,其口器或复眼变得更小,甚或消失,成为一个一出生就注定无法觅食,无法进食的废虫,用深明大义的自我牺牲,来成全种族的长久稳态健康发展。
图29-30:生出翅膀和异化的蚜虫恩,好啦好啦,所以这就是非凡蚜虫们的群星闪耀时,四千四百颗宇宙星辰的伟大故事!
虽然意犹未尽,但让我们下次再会咯~
图31:goodbay啦~*本文部分图片仅为示意之用 并非全部为蚜虫
本文所有图片皆来源于网络 若侵犯所有者之权利 我在此郑重抱歉 并将迅速删除
本文原创 作者/张涛拉罕丨写作不易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2019 张涛拉罕,All Rights Reserve